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应用场景何以驱动创新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应用场景何以驱动创新

来源:经济日报2025-02-25 09:10

  作者:尹西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

  当智能网联汽车驶入北京亦庄的复杂路况时,当工业大模型在深圳工厂调试生产线时,当具身智能机器人既能上央视春晚扭秧歌又能在园区、车间自主巡检时,人们发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正日益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并首提“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恰恰揭示了科技创新范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场景已成为继土地、资本、技术、人才、数据之后,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关键要素,场景驱动创新也成为加速创新涌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新机遇。

  那么,究竟什么是场景驱动创新?同以往我们熟悉的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创新有什么区别?“新场景”何以成为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顾名思义,场景就是复杂多变而充满无限可能的真实世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也在于针对多元实际场景问题精准发力。场景驱动创新则是以场景为载体,以战略为引领,驱动新技术新产品和环境要素有机协同与多元化应用、迭代和创新跃迁的过程。如智能交通、无人矿山,需要同时解决环境感知、5G通信、设备物联、自动驾驶、数据融通和安全监管等问题,靠单一技术或创新主体很难实现,而是需要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和用户联合共创,实现多技术“组团打怪”,属于“场景牵引—技术集成—制度适配”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创新。

  相比之下,技术驱动创新属于先研发后转化的逻辑,可能存在成果“没人用、难转化”等风险,容易造成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需求驱动创新强调直接针对用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或改良技术,这种方式的创新需求明确、成功率高,但容易局限于用户的显性、浅层次需求,带来盲目跟风和“内卷”。而场景驱动创新则强调科技创新不再是“闭门造车”和“纸上谈兵”,而是从“我能做什么”转向“世界需要我如何进化”。走进用户、组织、产业等不同维度的真实、复杂而动态的场景中,挖掘经济发展对改革创新提出的真问题和真需求,既能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精准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能前瞻识别未来场景涌现的创新机会,加快前沿性颠覆性创新,培育未来产业。这种“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方式,正成为AI时代最接地气的创新法则。

  在当今万物互联的数字文明时代,那些承载着真实需求、技术集成与制度创新的“新场景”,正在成为培育未来产业的“苗圃地”、重构竞争优势的“试验场”。例如,北京建立全市应用场景统一发布平台和全流程统筹对接机制,以场景开放和场景投资支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验证应用与迭代创新;广东加快构建“场景—技术—产业”协同生态,以场景示范引领未来产业培育;上海启用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以虚实融合场景牵引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突破;安徽合肥围绕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推动无人驾驶和量子科技等新技术形成示范应用;等等。

  虽然各地陆续加入场景驱动创新的“锦标赛”,但也面临一些困境。一是场景开放存在“孤岛效应”,特别是公共场景和制造业场景有效开放不足,制约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与迭代突破;二是场景验证缺乏“容错机制”,新技术产品易受既有标准制约,场景共创的风险共担机制还不健全;三是场景推广遭遇“制度时滞”,例如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的制度性立法滞后于技术发展,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伦理规范亟待建立健全。

  当下,场景驱动创新正在成为大国科技加速突破和博弈的新领域。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如能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必将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乘数效应。这既是应对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的时代回应,更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对此,需把握以下三个维度的创新。

  建立场景驱动的“创新加速器”。面向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中的重点场景精准发力,可考虑建立国家场景图谱数据库,将场景资源纳入新型生产要素管理。探索推进城市超级场景实验室建设,在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具身智能等领域设立规模化场景验证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真实世界试验场”。建议实施场景驱动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应用“人—机—场”三元协同的新范式,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构建场景赋能的“生态系统”。既要支持用户企业牵头组建场景驱动型创新联合体,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还要探索与推广“场景创新券”等,支持中小企业申领场景验证补贴。更重要的是支持各地设立场景促进中心、场景实验室等,开展场景驱动创新大赛,推动更多专业化机构和人才从事场景挖掘、定价、匹配、投资、运营和生态建设。

  完善场景驱动创新的“制度适配器”。加强场景驱动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做好针对超级智能、生物经济、深空深海深地勘探开发等未来场景的先导战略、技术研发和制度创新布局。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场景标准,探索场景容错机制,激发全社会探索新场景、加速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自信之源》:寻古问今 简而意足

  • 四重叙事的思政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