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风腐同查同治构筑正风反腐一体新格局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以风腐同查同治构筑正风反腐一体新格局

来源:学习时报2025-04-27 09:52

  作者:唐宝全

  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特别强调“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是对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深刻分析,也是当前进一步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过程中需要全力攻克、着重解决的突出难题。

  当前风腐一体问题的几种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在权力运行轨迹中相互渗透,形成了风腐一体的复杂生态。

  一是吃喝宴请背后的利益输送。少数党员干部将本应承载的正常情感联络,异化为违规吃喝的社交媒介,视为权钱交易的伪装场域。一些高档的商务宴请,看似是在推杯换盏中加深感情,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账单背后暗藏着赤裸裸的“暗箱操作”和精心策划的陷阱。此类行为让公权力逐渐变质,具有鲜明的“双面性”:一面是公务场合中突破纪律红线,用公共资金为私人利益铺路;另一面是私人社交名义下的政策倾斜与资源分配不公甚至是利益输送。

  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腐败问题。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长期存在于社会治理和组织管理中的两大顽疾,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些地方在政策落实中往往存在“空转”“虚化”,表现为“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导致“文山会海”泛滥;一些地方热衷迎合上级领导个人喜好,工作重心主要围绕“领导关注什么就重点打造什么”,大搞“景观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党员干部把职务当“特权”,搞特殊待遇,甚至利用职权在项目审批、人员招录、干部晋升等问题上“打招呼”“递条子”;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消极应付、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

  三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与贪腐共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对物质享受的无度追求和过度消费,这种消费为保持享乐的连续性毫无底线,逐步形成了与腐败行为的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奢靡消费的“场景化”与腐败手段的共生,思想蜕化与腐败共生,从“小节”突破心理防线和纪律防线,逐渐升级为对奢靡生活的依赖,最终酿成巨额贪腐;“双重人格”的分裂与腐败共生,即表面高调宣扬清正廉洁,私下却沉迷享乐,甚至用享乐包装工作,以工作接待、基层调研、座谈等形式支撑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风腐一体问题的内在成因

  风腐一体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常从量变发生质变,究其实质,是思想、权力、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理想信念如同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理想信念缺失或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扭曲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义利观、政绩观、群众观,在诱惑面前就会毫无招架之力,从最初对吃喝宴请等作风问题的不以为然,逐渐演化为思想松动、逐步接受,直至最后主动追求不正当利益。这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行为与抉择,最终丧失了对腐败的警惕、沦陷于利益的诱惑。

  二是权力监督不够。风腐一体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公权力缺乏监督导致的权力异化。在不良作风的侵蚀下,权力被滥用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作风问题体现的是权力行使的“失范状态”,呈现为纪律松弛、作风涣散等显性表现。在不良作风的影响下,权力很容易被滥用,不仅削弱了权力监督本身的效力,还会破坏政治生态的良性运行,侵蚀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加强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作风问题,铲除腐败发生的现实条件,防止风腐一体愈演愈烈。

  三是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不良社会风气是风腐一体滋生的外部条件,就像隐藏的推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不良社会风气的存在,一方面,混淆了中国传统社会沿袭的“礼尚往来”,干扰了正常的政治秩序;另一方面,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公权力被沦为“人际关系”的附属品,容易让党员干部产生功利心理,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违背党纪国法、破坏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诱导风腐一体的“破窗效应”。因而,不良社会风气对风腐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为坚决打好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既要在“查”上下功夫,又要在“治”上见真效,同时查找、同时治理。这是推动党风政风根本好转、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战略举措。

  第一,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所谓“同查”,就是针对苗头性作风问题,从现象回溯源头,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彻查。一是综合运用审查、调查、检查、调研等手段,对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同步关注。比如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上,深挖背后隐藏的“影子交易”,不放过任何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线索。二是在必要时,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辅助调查,最大程度还原事实,让风腐交织的利益链条无所遁形,形成强大威慑力。三是构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切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迈向新高度。

  第二,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所谓“同治”,针对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由于仅靠个案查处无法连根拔除,必须标本兼治、全面发力。一是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专责监督为主干、基层监督为支撑、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减少权力寻租设租机会。二是增强以案促改实效,对具有典型警示意义的案例在做好个案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与此类案件相近或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单位、系统、行业、制度、个人存在的漏洞。三是深化教育引导,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培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第三,以“查”“治”贯通促进常态化治理。“查”为“治”提供方向,“治”巩固“查”的成果,“查”“治”贯通是促进常态化治理的关键路径。一是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针对风腐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制定更加严格、符合各地实际的标准和管理办法。二是完善风腐同查同治协同机制,针对跨条块、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问题,发挥组织优势,联合中央、地方、基层上下协同、左右衔接,压实组织责任,共同解决面对的问题。三是推进和完善反腐败立法进程,加强对滥用职权等问题的法律法规完善、修订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