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网专论】胡鞍钢:“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握,中国发展前景可期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光明网专论】胡鞍钢:“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握,中国发展前景可期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03-16 16: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报告的起草过程体现了中国经济决策的“三化”: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保证了重大政策的正确性和及时调整的灵活性。如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目标到底是多少?国务院会请几家研究机构提出方案,最后协商确定。通过专业智库和专家的参与,一些专业化的指标目标能够更加科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度安排。这和美国的否决体制有很大区别,比如说总统行政当局提出的议案,国会否决;在两院中,众议院通过的议案,参议院否决;在两党中,一党议案,另一党否决。美国智库学者对我讲,他非常羡慕中国的决策方式,只要中国领导人想推动工作,各部门会形成合力,这在美国是做不到的,大家相互制衡,相互制约。大家也知道,特朗普马上就将否决奥巴马时期最大的改革之一,即医保改革。因此,美国的否决体制像“翻烧饼”,很多政策既不能形成共识,也不能实施下去。

  二、对2016年政府工作的第三方评价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一直持续跟踪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方评价。这里涉及到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到底是乐观论还是悲观论?如果是乐观论,依据是什么?是不是经济增长率越高就越好,反之则不然?因为许多悲观论就是依据经济增长率,从我们的视角看,不仅是片面性,也不够专业化。我们是从目标一致法的视角,不仅定性,而且定量的评估政府工作,保证其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的确,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个“测不准问题”。既然物理学上有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更不要说像中国这一巨型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会远超过自然界的现象。这不只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论的问题。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起飞,很多组织对中国经济进行预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最专业的组织,对中国的经济预测也会产生较大偏差。我常举的例子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在1985年作过关于2000年中国的长期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在5.4-6.6%;1997年在香港又公布了对2020年中国的长期预测,如2000-2010年为6.9%。但是,它们的预测误差很大,大大低估中国的发展潜力,因为中国人民的发展潜力、创造力、创新力很难用一个干巴巴的经济增长模型来预测的,尽管它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工具。

  对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趋势还有一个持续不断的争议:中国经济发展到底是光明论还是崩溃论。美国的经济学家和专家,他们自己也发现每个人预测的记录都不那么好。国内也有经济学家发表文章,标题危言耸听。然而我们也做了更专业的研究,比如《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中国高技术产业如何赶超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2期),《大国兴衰与中国机遇:国家综合国力评估》(《经济导刊》,2017年3月号)。其中就做专业的分析,提出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崩溃,而且在多个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是不是威胁?最近一位澳大利亚的导演约翰·皮尔格专门制作了一个纪录片,叫《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从他的视角揭露了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很有价值和意义。

  2016年1月1日,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2016: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一文,强调中国将在2017年大展宏图。首先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国通过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2016年的“两会”就是正式批准和公布了“十三五”这个大的战略谋划。它从2013年就开始设计、调研、分析、预测“十三五”规划,我们作为智库之一参与到全过程中。它的主题就是如何如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第二就是积极推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之年,后面会谈什么叫良好开局。第三就是根据中央的精神,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总目的就是中国作为经济巨轮应当行稳至远,一年一大步、五年一个大台阶。以上是我对2016年的一个判断。

  怎么样来分析2016年呢?评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有白纸黑字的依据。我这里有三个依据:第一个依据是2016年3月5日李克强向全国人大的报告,即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后一部分“2012年重点工作”;第二个依据是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17年2月28日);第三个依据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部分,“2016年工作回顾”。我们的做法就是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证明。方法是“目标一致法”,采用完成率来定量评估。

  我们就是根据目标一致法,对2016年这几项目标,以及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5个主要经济与社会指标的实现情况来衡量。25个指标中只有一个指标,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支出与GDP之比)没有实现,按理说应该达到2.2%,但是实际结果是2.08%,原因是2015年的GDP统计做了一个调整,不是原来的2.10%,而其他指标全部都实现了,大多还是超额完成。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