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磊
2019年6月28-2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正式举行。作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领导人集体出席本次峰会,并举行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中俄印三国领导人还将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中国和出席G20大阪峰会的非洲国家也创新性地举行了中非领导人小型会晤。这一方面说明了G20仍然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金砖国家和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日益加深,希望通过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团结和协调沟通,有效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充分利用G20峰会平台,在峰会期间开展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为深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做出重要贡献,这也直接反映出中国在开展大国外交、对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维度所创造出的巨大战略空间。
一、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机制发展与G20相形而生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G20大阪峰会期间举行的是第九次非正式会晤,而金砖国家在G20会议期间进行非正式会晤的传统起源于2009年。在筹备当年度举行的G20匹兹堡峰会期间,金砖国家负责G20事务的协调人举行了会谈,就全球经济形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协调金砖国家领导人在G20匹兹堡峰会上的政策立场等交换了意见,这是金砖国家集体首次在G20这一全球多边经济治理平台进行政策沟通与立场协调。在2011年的G20法国戛纳峰会期间,金砖国家举行了G20峰会期间的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五国领导人讨论加强金砖国家内部合作,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与发达国家一起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自此之后,历次G20峰会召开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成为惯例,并与金砖国家峰会一起构成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年度双会晤机制,成为五国完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努力。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一般在G20峰会正式召开之前举行,五国领导人就金砖国家合作、G20和全球经济治理及国际和地区重大热点问题等主要议题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在G20峰会正式会议阶段用一个声音说话,推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
从2011年戛纳峰会期间举行首次非正式会晤开始,经2012年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会、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至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逐步稳定下来,在之前和之后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尤为关键的是,金砖国家在G20峰会期间协调沟通,对于推动G20由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巩固其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论坛的地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16年G20杭州峰会开始至今,经2017年德国汉堡峰会、2018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机制化程度逐步提高。金砖国家领导人于2016年9月4日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举行第六次非正式会晤,并在之后发表了媒体声明,概括了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重点议题,覆盖全球政治、安全、经济及全球治理等重要问题。2017年7月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G20汉堡峰会期间举行新一轮非正式会晤,并首次发布了新闻公报。2018年11月30日在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期间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不仅将发布新闻公报固定下来,作为巩固会晤成果和推动金砖合作机制化建设的重要进展,而且还首次举行了中俄印三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加强三方协调,凝聚三方共识,增进三方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中俄印三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金砖国家成员,在G20框架下开创性地举行领导人会晤,直接将中俄印合作机制由外长年度会晤提升到领导人会晤层次,对于完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以及G20等重要多边机制中的协调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金砖国家与G20大阪峰会和全球经济治理新发展
自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金砖国家合作都面临着新的局面,这也使得本次G20大阪峰会期间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和中非领导人小型会晤尤为引人关注。
首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快速而深度的演变,对金砖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形成了直接挑战。2019年上半年,虽然全球经济增长逐步趋向稳定,但是各主要国际机构仍然下调了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仍在增多,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有所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给全球造成的挑战突显,导致全球增长不同步和分化严重,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多边体制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努力面临巨大压力,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和全球失衡是现实存在的挑战。受此影响,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重要议题的立场日趋多元,一些国家甚至偏离了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政策立场。
其次,金砖国家在2019年迎来了崭新的合作态势,部分成员国由于国内大选等原因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变化,出现了调整对金砖国家合作政策立场的可能。作为2019年金砖国家峰会主轮值席国,巴西在新年第一天从南非手中接过主席国席位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届政府,博尔索纳罗总统从就职伊始就大幅度调整巴西的内政外交政策,新政府对金砖国家合作的政策立场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重要议题,而新政府在对美对华关系、世贸组织改革、全球气候变化、多边主义等方面的政策主张和走向已经开始产生初步影响并广受关注。与此同时,南非和印度也在完成了全国大选之后组成了新一届政府,拉马福萨总统和莫迪总理先后开启了新的任期,并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变化。
在金砖国家合作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关键阶段,金砖国家自身发生的变化及深度调整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得G20大阪峰会及其间举行的各类非正式会晤和小型会晤担负起了协调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巩固发展中国家合作并在全球治理中更好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使命。
第一,G20大阪峰会是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调沟通力促团结的平台。首先,在巴西、南非和印度分别组成新政府之后,金砖国家领导人利用大阪峰会的机遇很快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这对于各成员国完善金砖国家合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被安排在11月才举行,因此大阪峰会期间召开的这次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重要性极大提升。其次,中俄印三国是金砖国家内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国,也都是在当今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对全球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从任何意义上讲,中俄印加强三边合作都是全球战略格局调整的重要事件,也将从根本上对金砖国家合作及新兴市场国家阵营的团结起到引领作用。中俄印领导人在大阪峰会期间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既是基于已经举行了十六次的中俄印三边外长会晤达成的丰硕成果,也是落实去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非正式会晤的共识,进一步加强了三边合作机制,也巩固了金砖国家团结。再次,大阪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同出席峰会的南非、埃及、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中非小型会晤,各金砖国家也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多次双边会晤等,这是巩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发展中国家立场协调的创新性举措,也是中国以G20等全球多边平台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不懈努力,同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期间中国倡议举行南南合作圆桌会议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是与“金砖+”机制所体现的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精神一脉相承。
第二,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推动G20大阪峰会顺利举行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性改革。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均是G20重要成员,也是各自所在地区和全球性大国,因此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大阪峰会期间举行非正式会晤,在G20峰会正式开启之前协调各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气候、能源、环境等大阪峰会主题议题的立场,从而在峰会的各个阶段全体会议期间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金砖国家的声音,捍卫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严重冲击,维护和巩固多边主义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合法性。此外,G20成员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除了G20成员之外,大阪峰会还有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非盟轮值主席国埃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轮值主席国智利、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塞尔加尔等8个国家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9个国际机构应邀与会,上述区域性和全球性合作组织都是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伙伴,有助于金砖国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实现建设性改革的目标。
总之,金砖国家领导人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召开第九次非正式会晤,配合金砖国家领导人年度峰会,进一步完善了年度双会晤机制,对于2019年的金砖国家合作应对挑战、达成共识、全速启航等意义重大。开创性的中非领导人小型会晤和继续发展的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次金砖机制和“金砖+”相关机制,对于深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会晤与G20峰会等一道为多边主义注入了崭新内容,以务实合作锚定了多边主义应对前所未有重大挑战的基础,也让大阪峰会及其间各大国的外交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