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要“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由此,光明网特约请各高校专家学者,推出“高质量对外开放”系列稿件,从不同角度解读自贸区设立的重大意义与重大机遇。
作者: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梁双陆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着云南省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前沿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云南省开始发力探索对外开放质量提升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新动力。
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进入加速期的重大举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自由贸易的标准和意识,在贸易投资体制、交通物流、要素流动、金融服务、监管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消除意识和思想观念束缚,破除经济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的体制机制障碍,达到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地经济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各地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批准各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针对各地经济特征、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障碍确立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这种深化改革开放的精准性特征和区域差异性特点。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在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上,突出了扩大沿边开放、内陆边境开放的特征,昆明片区突出空港优势和高端产业引领的辐射中心动力源建设,红河片区和德宏片区突出沿边优势和跨境产业驱动的辐射中心建设模式探索。
改革试验、开放试验是自贸试验区的首要任务,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列为主要任务的第一条,足见改革试验的重要性和核心作用,行政管理与流程优化、外籍及港澳台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创新,是确保在云南省内进行高质量自由贸易的先决条件;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体制、投资促进与保护机制等投资领域改革的深化与探索,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难点内容;贸易转型升级、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加快建设辐射中心等,都突出了改革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内容。虽然总体方案指出了需要深化改革和创新的领域和任务,但仍然只是指出了方向,在实际操作层面,仍然需要实际管理部门和业务工作者大胆试错,在法律框架范围内,以企业、外商和跨境人员的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和商务服务为重点,开展积极试验探索。
南亚东南亚国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周边三国也各具自身特色,导致云南的对外开放与其他省份有巨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经验难以复制运用到沿边开放,也难以推广复制到云南省的对外开放质量提升上。云南要通过自身的研判和分析,探索适合周边国家、适合南亚东南亚国家特点的对外辐射与对外开放举措。如在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程度不高、信用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探索具有风险分摊和跨境保险支持的跨境融资服务;如在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探索通过引进国内外医疗资源,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等,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再如周边国家边境地区劳动力来河口、瑞丽、磨憨等地务工,具有务工外籍人员知识层次较低和跨境频繁等特点,在其他地区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可借鉴经验,必须根据在边境口岸和工业园区从事劳务的外籍工人的需求为导向,加快探索建立外籍务工人员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总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准建立,一方面促使云南能够深挖自身实现高质量对外开放仍需解决的短板问题,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云南正式开启了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相关阅读
【高质量对外开放①】江苏高质量建设自贸区的三项“探索”和三个“示范”
【高质量对外开放②】制度型开放:我国新一轮自贸区建设的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