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申红艳(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型地区是依托本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特殊类型区域,这些地区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资源型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新阶段,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受限于资源、环境、技术以及人才等多方面条件,资源型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累积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这些地区粗放式发展的态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创新能力不足也导致新的发展动力不足。
在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条件下,资源型地区要想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就要切实发挥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实践中,资源型地区要在加快创新发展上下功夫,立足自身实际推动转型升级,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着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力争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第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基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资源型地区往往更多倚重资源型产业实现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不强。在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制约和“双碳”目标约束的压力下,资源型地区需审时度势,依据内外部发展条件变化主动调整产业发展方向,逐步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方面,需围绕传统优势资源型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此推动现有发展引擎“脱胎换骨”,促进传统产业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和中高端延伸拓展,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是改变资源开采等产业的发展单一、粗放模式,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与下游行业耦合发展,加强能源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
另一方面,需聚焦新兴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资源型地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前谋划产业发展,争取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加快培育先导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更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资金、人才、科研项目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军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有效集聚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围绕资源型地区亟需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技术,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二是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行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培育和创造具备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逐步成长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三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领域和前沿共性问题研发和储备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四是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挥企业“出题者”的作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企业技术创新的多样化需求承担技术研发项目,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强化产学研用联动。
第三,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以创新驱动资源型地区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资源型地区由于产业类型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支撑地区创新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的吸引力较弱,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地区发展的步伐。面向未来,需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企业需求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和团队,同时重视培养使用本地人才,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打造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一是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战略科学家、创新型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局面。二是建立紧缺人才清单,探索特色引才育才项目,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快推动高端人才向资源型地区流动。三是建立健全对前沿科技领域人才和团队的稳定支持机制,强化配套科研条件支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加开放、公平、灵活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资源型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