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制度自信何以更加坚定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制度自信何以更加坚定

来源:人民日报2022-09-28 09:36

  作者:任理轩

  国之兴衰系于制,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书写“中国之制”新篇章,创造“中国之治”新辉煌。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制度自信,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逐步建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制度建设上深刻回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课题,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坚定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的高度来定位制度,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这次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研究部署。在新时代推进制度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点、建设规律、优势效能、演进方向等的认识,为新时代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了“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新时代制度自信更加坚定的强大底气。

  制度体系系统完备。我国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推进新时代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靠零敲碎打不行,靠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在系统性和完备性上下功夫。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把握制度建设的历史任务、时代要求,在建章立制、构建体系上下功夫,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我们推进市场主体改革、市场体系改革、宏观经济治理改革、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环保督察制度、河湖长制、国家公园保护制度等一系列创新制度适时推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我国制度大厦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各项体制机制有机衔接,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制度体系科学规范。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严密规范,直接影响其优势和效能的发挥。在新时代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注重增加制度供给、推进制度创新,又充分考量各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处理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我们党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它们起四梁八柱作用,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同时,我们党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重要制度创新,描绘了制度体系的图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层次分明、相互衔接,各个领域制度功能清晰、相互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立体化、严密化,实现整体优化升级。

  制度体系运行有效。评价一种制度好坏,关键要看其在实践中是否能够顺利运转、发挥功效。新时代制度建设适应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坚持问题导向,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又建立起一大批国家治理现代化急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形成了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系统集成。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确保各领域各方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因而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运转,发挥制度的功能、彰显制度的威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时代制度建设注重处理好建章立制和落地见效的关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一方面,我们注重提升制度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另一方面,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完善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别是注重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其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表率,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时代“中国之制”彰显强大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一种制度有没有显著优势,关键要看其治理效能。治理效能是对制度的最好检验,也是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正是源于“中国之制”彰显强大治理效能。

  怎样治理好中国这样具有超长时间历史纵深、超大幅员国土面积、超大数量人口规模、超大规模经济体量的国家,是国家治理史上的一个难题。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多方面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之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动展现了“中国之制”的旺盛生机活力和强大治理效能。

  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彰显的正是“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新时代,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何以能创造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离不开“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我们才能以制度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新时代,一件件让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纷纷亮相,航母下海、“蛟龙”深潜、“复兴”领跑、“天宫”驻空、“嫦娥”探月、“羲和”探日、“天问”探火……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们何以能在美西方反华势力遏制打压下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创新成果?这也离不开“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正是因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同样离不开“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正是因为探索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才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新时代10年,“中国之制”以其雄浑的制度伟力,推动中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

  我们战胜接踵而至的各种风险挑战,彰显的正是“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可以说,重大风险挑战是检验制度优劣的试金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肆虐全球。危机大考面前,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世纪疫情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美西方一些政客在贸易、科技、人权等诸多领域竭力遏制打压中国,在国际上拼凑围堵中国发展的“小圈子”。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等,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因应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进行伟大斗争的进程中,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风华正茂……新时代10年,“中国之制”以其强大的制度威力,确保我们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汇聚起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中国之制”彰显的强大治理效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这是我们制度自信更加坚定的强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中国之制”能够彰显出强大治理效能,是因为它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锚定长远目标、沿着正确方向,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实现制度体系中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具体制度的有机衔接,使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协调配合、系统集成,确保各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在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中与其他制度优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1加1大于2”的整体优势,焕发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强大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我们对这一制度具有无比坚定的自信。

  以更加坚定的制度自信奋进新征程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之制”之所以能发挥强大效能,也是因为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统领地位和作用。坚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才能有效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重大关系,确保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各方面的显著优势,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个最大优势发挥得越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越突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就越彰显,我们的制度自信就越坚定。坚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守正创新。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格。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新征程上,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守正确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强化守正这个基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涉及制度层面的方向性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避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从而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保持其稳定性和延续性。抓牢创新这个关键,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既立足本国国情和实际,又借鉴人类优秀制度成果,根据时与势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并转化为制度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制度优势最终要转化为治理效能,体现为发展优势。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制度执行是关键,而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强化制度意识,始终对制度怀有敬畏之心,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防止硬约束变成“橡皮筋”、“长效”变成“无效”,不仅需要内在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而且需要外部的有效监督和检查。要着力健全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治理全过程,不留“暗门”、不开“天窗”,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推动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职尽责、善于运用制度谋事干事。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科技、国防等的现代化,更是制度和治理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时,我们将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制度自信向着这个目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地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机活力,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提供更加坚强的制度保障,续写以“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创造“中国奇迹”的精彩篇章。(任理轩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