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字实录】
作为一名青年人,如何强化认识,进一步增加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党员 王一杰:传递青年担当,无愧乡村振兴使命
我和同学们尝试用年轻人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云县的时候,我就了解到茶产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而食品学科又是咱们学校的强项。回到学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们尝试将华工的科研成果与云县的优质滇茶相结合,创立了“云鲤”这个项目,这是一款以华工元素为内核的奶茶品牌。从帮扶干部提出设想到最终落地,从材料选用到饮品制作,从包装设计到产品运营,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我们华工人的支持。当“云”遇到“鲤”,当华工青年遇到乡村振兴,我们努力让云县的高山古树滇茶,在华工焕发出新的生机。目前我们的项目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的支持下,已逐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我们也将继续前行,把云县的好茶带到更大的舞台,把华工人的情怀与担当传递给更多的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党员 王朱丹:让乡村振兴从“田间”走向“心间”
我是王朱丹,一名学生工作干部。今年5月12日,我和大学生党校的同学们在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田地里开通了一个“田埂直播间”,大家一边采摘金银花,一边同两万余名直播间的观众一起聆听闫家村从贫困村变成致富村、明星村的故事,共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把党课从教室迁到田埂,用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教育,同学们在“沉浸式”劳动体验中,透过闫家村脱贫历程这个“小切口”,进一步体悟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让“红色能量”从“田间”传到了“心间”。大家都说这堂党课很不一样,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更有“青年感”“科技味”。近年来,我们成立了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构建了AR+VR思政教育基地,开展虚拟现实交互式宣讲,通过构建能随时随地学党史的“云端指尖课堂”,营造了“课间微思政”人人学处处学的良好氛围,同学们“同学 同讲 同育”,开展宣讲活动300余场,覆盖两万余人,坚持用自己的声音传承红色基因,以青年视角讲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成就和生动故事。
南昌大学学生党员 李可衎: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每一寸土地
我是南昌大学第三方评估中心的一名评估员。立足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校七年间,我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走千家、入万户,用脚步丈量祖国土地,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些年,从平原到高原,从田间到地头,从酷暑到寒冬,我和同学们克服高原反应、严寒酷暑、语言不通等种种困难,从“处江湖之远”的旁观者,转变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观察员 见证者”。我们深知我们肩上扛着真实反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重要责任,心中便多了一份力量,于是我们“咬着牙”迎难而上,走村入户,圆满完成了任务。通过这一次次的评估实践,我们深刻领会到了党和国家重大方针的意义,也领悟到了,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编辑:王晓秋;制作:张晞)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