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口高质量发展、价值观、扩大内需、科技伦理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雪松: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雪松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人口数量优势,持续提升劳动力质量,优化劳动力配置,逐步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一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居高位,为经济增长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庞大人口规模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创造大量消费需求,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多重可能性。人口老龄化催生的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将为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更多机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劳动力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持续改善,助力人口质量红利加速积累。健康状况与教育水平是劳动力质量的集中体现。健康状况方面,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国民健康优势地位得到持续巩固。教育水平方面,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人口数量略减但优势仍在的同时,我国人口质量红利加速积累,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双维度红利的机会窗口期,可有效激发经济潜能。三是新型城镇化推动劳动力空间分布持续优化,为提升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巨大空间。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我国劳动力空间分布将显著优化,从而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黄显中: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显中认为,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第一,行以信立的思想发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自内而外的思想发动。理论上清醒,行动上就清楚。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深处筑牢立信以行的动力之源。第二,权以法度的榜样带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自上而下的榜样带动。要以法为用权之依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小、落细、落地,让权力的使用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有法可依;要以法为用权之依靠,划界线、谏命令、拒交易,让正当用权人的安全、利益、前途受到法律保护;要以法为用权之精魂,真敬重、深认同、明利害,让权力拥有者约束私利、贪欲、情感而不背公为私。第三,事以规正的制度推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制度保障和推动。凡事皆有“义”的正当性,又有“利”的可谋性,公共事务、社会事务、机关事务等莫不如此,而制度在于“因民之利”以达其“义”,使国家治理现代化真正在制度轨道上运行,进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依规而行的正确义利观。第四,界以境生的道德主动。自觉践行正确义利观,需要自低而高的道德主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追求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就是现代道德品格,促进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就是现代道德法则,不被物化、不拜资本就是现代道德戒律。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元春:加快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考虑到消费与投资资金的分配问题,就要求我们在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前提下,实施与消费相融的投资,构建消费和投资相协调的扩内需方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应使宏观政策定位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充分释放,全面恢复财政政策的积极性,并采用与之相配套的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工作的重点向有效需求快速扩展转变。要把消费优先落实到位,就必须要在财政补贴、转移支付以及民生上出台相关政策,改变居民收入短期持续下滑的状况,修复中低收入群体的资产负债表,这样才便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重新提振消费信心。保市场主体是稳消费和稳投资的核心前提。保消费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很重要的就是保就业,而要保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消费刺激的前提条件是市场主体稳定,保市场主体是在保供给,但同时也是在保消费。稳房地产是稳消费和稳投资的核心抓手。政府可以更多地进行存量盘活、更多地进行保障房建设,更多地解决中低端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同时启动与保障性住房投资相关联的消费类刺激政策。
摘编自《北京日报》
【巩斌:推动高校开展科技伦理教育】
安徽财经大学经管类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室主任巩斌认为,促进科技向善,切实有效防控科技伦理风险,是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适宜、少而精的高水平科技伦理通识课,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尤其是对量子计算、脑科学、纳米科技、基因工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具有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之道进行系统解析,使科技伦理教育不再是科技类专业学生的专属课程。高校应积极组建文理融合的跨学科科技伦理教学研究团队,建立科技伦理研究相关学术机构,加强科技伦理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实现以研促教。伦理教育不仅仅要学习概念,还包括学习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高校科技伦理教育须克服教育与社会外部环境脱节的“孤岛效应”。学校教育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方向,彰显价值。新时代文化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蕴,始终追求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向善目标,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科技和人文的叠加发展问题。校园文化作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协同育人功能,塑造科技向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推动大学生养成向善而行的新时代科技伦理观。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