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

来源:学习时报2024-05-17 10:13

  作者:赖先进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三个更加注重”,既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及其方法论的系统总结,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方法论上的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进一步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巩固和深化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创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是为了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各项改革措施的联动效应,将原本相互独立的治理体系多个系统像“集成电路”一样整合成一个整体,让治理体系子系统之间有机协调工作。为此,要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动各领域改革、各领域制度建设系统集成,加强治理体系子系统改革实践成果、制度建设成果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面梳理并攻克各方面体制及其各个环节存在的弊端,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同等用力。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突出重点。改革重点的选择,是对内容重要程度、时间紧迫程度和条件具备情况的综合考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一步突出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实现更多的改革突破。一是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在谋划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针对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的重点领域面临的核心问题攻坚克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三是进一步突出重点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重点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提高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对改革的实效评估,梳理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一项一项推动解决。一是拓展有效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方法。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创造和推广一批能够产生改革实效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方案。二是优化改革评估和督查机制。健全改革激励机制,优化改革问责机制,从正向激励、负向激励两个方面,切实提高各方面推动改革取得实效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改革闭环管理机制,更加注重改革成效的评估、反馈和应用,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避免改革“中梗阻”。三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三个更加注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和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赖先进)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