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文化旅游业、绿色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安晓明:以文旅“出圈”带动区域多产业多领域共同发展】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安晓明指出,近年来一批城市以各种方式出圈走红,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城市文旅热,也充分显示出经济恢复发展的潜力与活力。对城市而言,文旅“出圈”带来的直接收益是重要的,但更应乘势丰富消费场景,促进文旅新消费,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带动区域多产业多领域共同发展。一方面,应变“网红”为“长红”,将流量经济打造为驱动区域发展的长期引擎。更加注重厚植文化底蕴,提炼高辨识度的城市文化IP,注重打卡地与文化、美学、知识、艺术、时尚、科技等元素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城市治理,建立包括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宣传推广等部门文旅联动机制和精细化城市治理体系;注重合作共赢,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扩大文旅“出圈”流量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应推动游客“流量”变人才“留量”,为城市未来发展蓄能造势。应将Z世代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融入文旅消费各个环节,提供更加贴合其需求的文旅场景,提供更具科技感、艺术感,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年轻人友好城市”;注重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旅游公共设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城市形象塑造,借助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形成文化共鸣。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科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要路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加快培育新产业,多维度促进降碳减污。在生产端,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迅速发展,有效控制污染物产生。在治理端,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节能技术与设备加速迭代,推动环境监测与治理产业、生态修复与保护产业发展。为此,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二是加快发展新模式,多领域助力绿色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制造业、生态保护、医疗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创造出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多领域助力低碳发展。比如,发展“人工智能+农业”,运用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等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发展“人工智能+生态保护”,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等新技术对森林、草原、湿地等区域开展智能监测。为此,要以人工智能为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三是加快形成新动能,多途径增添绿色动力。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能源、5G、互联网、半导体等多个赛道,产业链长、关联度高、附加值大,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也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为此,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积极推动我国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晓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晓红指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既有利于我国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构建普惠包容的发展合作新模式,也有利于与发达经济体构筑互惠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必须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推进国内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一是提升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电信、医疗、教育、文化、互联网、金融、专业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开放。二是推进数字贸易开放。加强数据跨境管理,促进研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完善源代码、数据资产、数字版权等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三是扩大货物贸易开放力度。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工业品、奢侈品、药品等的进口关税水平,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检验检测检疫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四是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外资准入,消减合资、股比等限制措施;强化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完善外资企业投诉机制、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建设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平台。五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企业并购审查、行政垄断审查,加大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的执法力度,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六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标CPTPP等规则中针对国有企业的商业考虑、竞争中性、透明度等要求,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摘编自《经济日报》
【贾若祥:深刻理解五个“必须统筹好”,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表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创新性提出五个“必须统筹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结晶。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五个“必须统筹好”,妥善处理好五个“必须统筹好”中的结构性关系,不断提升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有效市场就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为政府就是充分发挥好政府市场规则“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监管者”的作用,不断拆除影响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的政策“藩篱”和行政壁垒。二是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一方面,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前沿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要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只有盘活存量资产,国民经济才能很好循环起来,才能创造更多的增量资产。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做大增量资产,通过增量资产带动存量资产的优化升级。五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做大总量,关键在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范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