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 珍(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从促进资源节约和投入品减量使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多样、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4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措施。随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场空间不断拓展、科技革命不断演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技术驱动力持续增强,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利条件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高,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逐步推行,产地环境明显改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根据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2015年至2022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5.19提升至77.90,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绿色先行者,例如广西宾阳县以“古辣香米”产业为核心,构建集育秧、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香米全产业链体系,走出了绿色发展高产高效“稻”路;陕西眉县依托猕猴桃主导产业,聚焦“前生产、后整理”各个环节,全域普及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猕猴桃产业全链条可持续发展。
但是,农业生产方式较粗放、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等困难和挑战仍然存在。为此,需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通过“链长+链主+链创”三方联动,实现目标同向、资源同聚,优化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发展环境,激活各方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形成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的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生态。
深化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发挥产业链“链长”的领导协调作用,整合政策、部门、资源,为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包保服务、资源基础,激发各主体绿色转型的积极性。组织梳理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图谱,从加强规划编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土地要素支持保障、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出台制度安排与配套政策,形成合力。加强部门互联互动,为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提供优质服务。发挥“链长”在资源整合上的作用,统筹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
加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一方面,鼓励“链主”企业搭建绿色生产服务平台,从生产层面为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奠定基础。“链主”企业可通过基地建设、生产托管、订单合作等方式,为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提供线上线下结合、低碳有机生态的生产经营服务,提升绿色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强化“链主”企业与育种育苗、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流通、服务机构、电商平台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类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强劲的产业动力。另外,还要发挥“链主”企业在农业绿色品牌打造、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优势。通过培育绿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新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模式,增强绿色农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让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供科技创新引擎。不管是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还是加工环节,抑或是消费环节,都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例如,在生产环节,需要生物种业、耕地保育、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创新的支撑;在加工环节,需要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等技术的支撑;在消费环节,需要农业大数据技术、新型速测技术等支撑。要针对农业产业高效化、安全化、低碳化、循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技术创新需求,引导涉农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不同创新主体共享平台、共享制度、共享激励,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格局,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从而突破农业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