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永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是建设制造业强国和农业强国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机装备自主研发水平,是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构建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农机装备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技术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攻克农机装备核心技术、推动农机装备智能化升级和加强农机装备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式,不断增强农机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农机装备研发置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位置,加大对农机装备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机制。通过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农机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通过支持引导农业机械装备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合作和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近年来山东省涌现出了一批在农机装备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农机装备企业,这些农机装备企业在智能驾驶、精准作业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方面不断储备核心技术能力,推动我国农业从“汗水驱动”向“智慧驱动”转变。
攻克核心技术难关。我国农机装备在高精度导航、智能感知与控制、新能源动力等关键技术和领域仍存在瓶颈制约问题,必须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突破一批制约农机装备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学习,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山东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机技术和装备,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农机装备技术转化和应用。济南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针对大蒜、生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瓶颈,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科学院和农业机械装备企业等,成功研制出了正芽率在93%以上的大蒜播种机,解决了大蒜机械化播种正芽率低这一难题,为大蒜生产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农业机械装备。
推动农机装备智能化升级。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农机装备正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迈进。积极运用这些先进技术,推动农机装备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着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精准作业、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等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农机装备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青岛市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的应用,将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机械装备领域,推动北斗导航、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的应用,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了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和精准收割,为农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贡献了力量。青岛市搭建的农业装备物联网平台还能够实时监测农机作业状态、作业环境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这些监测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农机装备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加强农机装备产业链协同。农机装备产业链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和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农机装备企业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或创新联合体的方式,加强了产业链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农机装备产业链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了农机产业链整体水平。潍坊市搭建的农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检测认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机装备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质量检测等一站式服务,农机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联动的方式,潍坊市构建起了一条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链条的农机装备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