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逯新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近日,中国和越南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指出,加快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优先加快推进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为中越推动务实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新方向。
中越共建“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战略对接以来,双方构建起多层次合作体系。在基础设施领域,跨境铁路、智慧口岸等标志性项目显著提升了区域联通效率,通关便利化改革释放了贸易潜能。产业层面形成“要素互补—产能协同”深度嵌套,越南依托区位与劳动力优势承接中国制造业梯度转移,中国以技术和资本助推其工业化进程。经贸合作从传统商品贸易向中间品贸易、数字支付等高端形态升级,跨境电商与数字支付成为增长新引擎。
面对全球经济波动,中越经贸展现出超强韧性,其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战略对接的精准性。越南作为东盟产业链核心节点,其工业化进程与中国制造业升级形成战略交汇,双方在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产能协作,既突破越南技术瓶颈,又助推中国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中越边境通过生产要素的双向配置,构建起区域协同发展新范式,显著增强经贸合作抗风险能力。这种深度融合实践,正重塑“以发展谋安全、以联通促稳定”的邻国相处之道。
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已进入重要窗口期。展望未来,双方要以更高站位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扎实举措推动利益深度融合,以更大智慧破解治理难题,以重塑中越关系的历史内涵,开创亚太地区合作的新局面,为正在经历动荡转型的世界注入稳定动力。
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要以系统思维突破合作瓶颈,下一步应重点在四个维度协同发力。
一是全面深化战略互信。近年来,中越通过高层对话、党际交流、安全合作等机制,有效管控分歧,凝聚共识。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推进安全合作机制化。只有筑牢政治互信基础,才能确保双方经济、社会等领域合作行稳致远。
二是优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当前,中越在能源、数字和绿色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仍存在短板。未来要重点推进跨境智慧物流网络建设,探索共建低碳园区和绿色交通枢纽。通过构建“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联通格局,降低要素流动成本,为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推动两国合作提质升级。中越需紧扣新质生产力变革机遇,构建“创新驱动—制度突破—空间拓展”三位一体路径。聚焦数字经济,推进数字规则互认、数据跨境流动等制度性突破,为区域数字生态建设提供范式。绿色发展领域创新“生态治理+产业投资”协同机制,将跨境环境修复与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深度绑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四是发挥多边协同更大效能。中越始终是多边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双方需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澜湄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质量实施,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产业链协同,加速区域经济融合,共筑区域安全与发展屏障。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协调合作,聚焦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推动多边机构改革更具包容性,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权益。
面对全球治理挑战,中越两国可携手完善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通过联合提案、经验互鉴等方式,为破解治理碎片化提供解决方案,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