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城市现代化、作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技能文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胡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薇指出,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一方面,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通过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等,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另一方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合理确定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细化实施路径,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力有序推进实施。另外,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水平,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的长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人民日报》
【安钰峰:理解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长安钰峰表示,作风建设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应体现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作风的新要求,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一方面,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继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只要我们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真心实意拥护和支持我们。
摘编自《光明日报》
【董煜: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指出,“十五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相比,在规划背景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部署。“十五五”时期,我们所面临的产业和创新格局,相比“十四五”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也就是说,要围绕如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三个方面谋划好具体路径。一方面,从新兴产业看,目前有一部分产业已处在世界领先位置,要做的是加快更新迭代,让它们继续保持领跑。在国内市场,要避免这些领域的企业把注意力过多放在价格竞争上,而是要更多关注提升产品品质、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另一方面,未来产业本身是以更加前沿的科技为引领,有一部分产业只是初具形态,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态势。在规划工作中,要听取各方意见,分析研判量子信息、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技术条件如何、产业化到了什么阶段。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图谱,明确“十五五”初期资源重点投入的方向。同时,传统产业方面,在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改造升级有了完全不同的基础性支撑条件,“十五五”期间的升级步伐一定会加快。现在不少企业具备了相应的条件,要从中去发现一些好苗子,加快AI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新企业,进而使整个传统产业都能加快向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技术方向转型。
摘编自《经济日报》
【曾天山:革故鼎新,传承与弘扬技能文明】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天山认为,中华文明进程中,技能文明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千年来,历史上产生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技能文明谱系。培养适应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技能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是发展技能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要条件。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此,要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观念种子扎根落地,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全社会的职业观、就业观,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将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一技之长实现人生理想,服务国家发展,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这是国家迈入现代化的必经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