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于宁锴、冯煜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曹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农业强国建设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考量,以系统性思维重构了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压舱石,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了战略性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基础性支撑。《规划》与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密衔接、有机统一,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方法论的持续创新,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政策框架和实践路径。
筑牢现代化强国根基,重塑农业战略逻辑
农业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业强国规划是落实“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战略的重要实践,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历史性跨越的升维跃迁,不仅是对传统农业大国的转型突破,更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稳固基础。《规划》将农业现代化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基石”,旨在重构农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坐标,推动其由传统的基础产业升级为驱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支点,其成效直接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品质与成色。《规划》系统性提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五大核心特征,并明确了“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行动纲领,为各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遵循的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
锻造粮食安全屏障,构筑全方位防御体系
粮安才能国安。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不仅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石,更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由单一的“保产量”升华为“固根基、防风险、利长远”的系统工程。《规划》将“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作为首要原则,凸显底线思维的战略升级。粮食安全防御体系涵盖四大维度,一是夯实产能根基,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夯实中国饭碗的产能根基。二是突破种业瓶颈,建成全球最大种质资源库,实现水稻、小麦等口粮种源自给率100%,破解种业“芯片”卡脖子难题,筑牢生物安全防线。三是创新储备体系,布局智慧应急产业园,建立“物理仓+数据仓+基因仓+太空仓”的四维粮仓,实现产能多层次备份。四是强化供应链韧性,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形成平急结合、内外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这一全方位、立体化的粮食安全屏障,确保我国在全球复杂变局中始终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点燃科技创新引擎,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装备技术等深度融合所引发的农业文明形态变革的产物,这使得农业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转变为生物育种、数字孪生、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的创新试验场。《规划》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模式跃升至“技术×数据×基因”的指数型生产力模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将“全领域推进科技装备创新”列为重点任务,通过构建“生物育种+智能农机+农业元宇宙”的技术矩阵,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农业无人机集群由“辅助工具”变为“决策主体”,标志着农业生产从人机协同迈向智能自主。农业新质生产力变革不仅重塑农业生产方式,更催生生物经济、数字经济的增长极。
升级全产业链条韧性,重构农业价值网络
《规划》直击产业“微笑曲线”低端困境,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田间到餐桌”线性链条向“三产融合新生态”“实验室到元宇宙”的立体价值网络转变。在加工流通领域,开发如降血糖大米、高抗氧化苹果等功能性农产品,发展预制菜、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建设区块链溯源体系与数字化冷链物流设施。实施品牌化战略,培育“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苹果元宇宙”等数字化消费场景,提升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增值,开展秸秆转化生物材料、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医用敷料或航天材料等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新模式。进行碳汇农业金融化探索,推动农业从碳排放者向碳资产经营者的转型。这种价值重构使农业成为生物经济、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战略交汇点,融入新经济生态系统,极大拓展了农业的价值创造空间。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绘就共同富裕新蓝图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规划》以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聚焦缩小城乡差距与农民增收共富,以土地制度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范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跨省交易”“全国统一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制度创新,推动要素配置从单向输血转向双向循环。通过实施“数字新农人”培育计划,使人的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同频共振。通过制定价值共享机制与实施“农民持股计划”,使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显著提升。通过数字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帮助小农户对接现代生产要素,利用人工智能助农系统提高农民电商创业成功率,开展农田资产证券化试点为农民开辟“租金+分红+增值”多重收益。这些制度设计核心在于以产权重构和技术渗透将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合伙人,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坚实的制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