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红运
2019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建党98周年。98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而统战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力量是事业的支撑,党的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事业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即为“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2019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在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理想,也有共同的责任,多党合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这些重要论述确立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表明了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表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峭”:新时代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始终坚持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观察和分析形势,依据中国社会矛盾和时代主题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当前的中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的中心和大局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宏大的目标和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凝聚共识,增强团结,这给党的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工人、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知识分子日趋大众化和分化,非公有制经济代表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一些新的职业、群体、平台、网络以及组织中涌现出了新社会阶层人士,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这使得党的统战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任务也更加繁重。
不忘合作初心,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苦难。各种救国方案试图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牺牲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开创了“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新中国。
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巩固与发展仍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70年前人民政协成立时的共识和初心所在,也是人民政协一直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联盟。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这些成就的取得让西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和“中国崩溃论”彻底破产,也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因此,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的统战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寻求最大的公约数,尽可能扩大“朋友圈”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事物和谐共生是客观存在,也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为此,我们就必须秉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不动摇,既要坚持以政治共识一致性为前提的多样性,也要坚持以建设性为目的的多样性;既要承认各方存在的差异,又要在保留差异的基础上求出各方利益最大的公约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邀请党外人士参加民主协商会,举行高层次谈心活动,通报或交流情况,使得“党的主张”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一党的主张,而是包含各民主党派声音的“党的主张”。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平台和渠道,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在政治上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包容性。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因此,联谊交友是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的精神,要对党外人士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倾听其呼声,了解其意见,为其排忧解难,将其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将其智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和决策中要与知识分子推心置腹,主动征求其意见,集思广益。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党统一战线的初心和使命从不曾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