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晨(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近日,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必须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着眼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纲要》提出以弘扬劳动精神、敬业精神、奋斗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为重点,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职业道德作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维护职业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引导人们深化对七种精神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职业道德力量,提升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根基。
一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弘扬劳动精神关键在于引导人们坚守崇尚劳动的价值取向,厚植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塑造劳动创造幸福的正确认识,养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劳动习惯和技能,进一步营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社会风尚,使得通过劳动追求美好生活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形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敬业勤业精业。敬业精神体现为热爱和敬重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努力、精益求精。这一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业务工作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专心做事与认真做人相结合的生活态度。当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做到敬业勤业精业,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
三是爱国奋斗。职业道德中的奋斗精神,既是对职业使命的忠诚,更是对家国情怀的践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所依靠的正是每一个人立足自身岗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把握发展机遇、战胜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继往开来,中华民族只要始终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达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夙愿。
四是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服务精神是指一种全方面的、面向人民群众的、用心解决问题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在职业生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个体在不同的岗位中付出劳动参与生产,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自身的力量。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应该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为群众服务,形成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对于每一个从业者而言,践行服务精神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诚恳谦虚、认真尽责的工作态度,以不断精进的职业技能,尽心尽力地服务人民和国家。
五是奉献社会。奉献社会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更蕴藏于平凡岗位的日积月累,是职业理想与价值追求的深度融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引导人民将积极奉献精神践行于日常职业行为之中,当职业行为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当专业技能转化为惠民实效,奉献便从抽象理念化作可感可触的温暖,在解决“小问题”中汇聚社会进步的“大能量”。
六是创新创造。职业道德中的创造精神,既是革故鼎新的动力源泉,更是新时代劳动者突破窠臼、服务社会的价值标杆。这种精神,不仅要求从业者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更需以开拓者的姿态回应时代课题,将职业使命与创新实践熔铸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未来,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突破陈规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的信心勇气,立足自身岗位在创新实践中增强我国发展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七是勤俭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这种发轫于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正焕发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演变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它不再是因物质生活资料短缺产生的伦理要求,而是体现为对资源的敬畏之心、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对创新的持续投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像爱护眼睛般珍惜资源,像经营家庭般优化工作流程,勤俭节约这枚古老的精神火种,必将照亮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