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近期,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周边工作中的经验和成就,擘画今后周边外交工作的蓝图。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首要地位,做好周边外交对于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诸多显著成就。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周边环境,为了实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中国仍需加强周边外交的深耕细作。
新时代以来周边外交工作成就
新时代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不仅加强了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致力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2013年10月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标志着党中央对周边地区战略定位的更加重视。会议明确提出“周边地区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的战略研判,将周边定位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首要屏障”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依托”。会议创造性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强调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对接,通过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强化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当中,周边地区的首要地位更加凸显,特别是在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塑造和平与繁荣的周边地区意义重大。
在安全方面,周边地区构成了抵御外部风险的战略屏障,维护周边地区安全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一环。在经济方面,周边地区已经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地区,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战略纵深。
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的理念创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突破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将“重义轻利、以义为先”的东方智慧注入周边外交,通过中老命运共同体、中柬命运共同体等双边实践,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2014年亚信峰会上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亚洲新安全观,倡导超越零和博弈的西方国际安全博弈思维,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海上联合演习、上合组织反恐中心等机制化安排,促进更加开放包容的周边安全合作。“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赢、安危与共和民心相通。
新时代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周边外交战略布局,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推出中国—东盟自贸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AIIB)等多边合作机制。作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倡议在实现中国与周边各国基础设施联通的同时,推动实现了规则标准的衔接以及人文交流的畅通。中国—东盟自贸区历经3.0版升级,形成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自贸网络,推动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尽管亚投行相较于全球其他全球多边银行创立较晚,但其制度创新有别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吸引了更多新兴市场国家,不仅覆盖周边,还辐射全球,显著体现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制度方面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周边外交更需精耕细作
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周边外交的理念和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对新的动荡变革期,周边外交更需大有作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在具体举措上精耕细作。
本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共同愿景,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这一系列权威表述系统规划了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基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共同愿景、理念方针、基本遵循、主要平台和战略支撑。
在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下,周边外交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中国周边邻国多样、利益交织复杂、大国博弈显著,对此,我国不仅需要切实统筹周边地区的安全与发展,还需要精准施策,平衡多元诉求,深入贯彻落实“一域一策”以及“一国一策”实现周边外交的精耕细作。
“一域一策”指的是周边外交的各问题领域循序渐进,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合作。在周边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合作要加强协调,避免在某些问题领域出现木桶效应,甚至造成负面影响外溢,恶化周边合作大局。“一国一策”是指周边外交要针对不同国家的特性、合作基础、战略诉求等差异,制定更加具体细致的政策,更好地将周边外交效果做到实处。面对周边国家政治生态多元、安全诉求交织、发展水平悬殊等结构性矛盾,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需要更加精细制作。
迈向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此次周边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需要不断深化中国与周边地区在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周边地区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是持续深化周边睦邻友好关系。中国需要不断与周边国家保持高层交流,不断厚植共同利益,不断推动战略互信持续深化,将睦邻友好关系不断夯实。
二是促进周边经济合作走实走深。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加强周边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符合彼此共同利益,中国与周边国家需要贸易制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多个方面加强合作共赢,促进周边利益共同体更加坚实。
三是基于亚洲安全模式,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地区。多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虽不乏矛盾和分歧,但总体保持和平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的成功运用。
四是编织民心相通的文明网络,通过二轨外交等非官方渠道着力构建更高效的人文交流体系,降低区域内部人员来往壁垒,促进周边人员的密切往来,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筑牢感情根基。
总之,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中国与周边各国在各领域加强合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科研助理董笑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