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挥“防疫”动员的制度优势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发挥“防疫”动员的制度优势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2-21 16: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院长 杨林香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传染性强、隐蔽性高、波及面广,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是当前党和政府全力应对的突发事件。面对紧迫的疫情形势,广泛、快速而充分的社会动员,全力调动人员和物资打赢防治战役是克服危机的关键。围绕“抗疫”第一目标,社会动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机构和民众生活从日常运行状态转为应急管理状态,发动民众参加或者禁止某些活动;二是把所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部门转入“战疫”工作。合力“抗疫”涉及无差别的所有人,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动用大量资源,需要形成统一行动,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制度、运用制度、完善制度,发挥制度优势。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最高层”动员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动员的中流砥柱,其强大的领导能力、完善的组织系统和严明的纪律,在动员中起了关键作用。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治社会动员最核心的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党的领导下构建自上而下的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加强部门、资源的协调调度,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党的领导是社会全面动员、全局动员的发动机和压力阀,全面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时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从“四个意识”“两个维护”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尤其要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制度执行力,防止工作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不力的,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纪委监察部门启动追责,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依法治疫,对隐瞒、故意传播病毒者启动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党纪、法律同时发力确保动员成效,体现制度优势,也是疫情防治取得胜利的保证。

  夯实以国有经济为支柱的“最硬核”动员

  动员是集聚人员、资源服务核心目标的过程,动员的过程本身要消耗资源,同时大量的物资调配、人员驰援、生产停顿需要承担成本和承受损失,因此,物质支撑的有效性是动员的基础。我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疫情爆发以来,政府短时间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防疫战斗在不同领域同时开展。一是迅速增加医疗资源供应,设置定点医疗机构和隔离场所。央企建设者昼夜施工,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征调体育场馆、学生宿舍等增加“方舱医院”和轻症床位,全国各地上万名公立医院的医护骨干紧急抽调驰援重点疫区。二是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加大口罩、防护服生产,能源、交通、电力、通信等国有企业为抗疫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抗击疫情提供信贷支持,给企业持续“供血”。

  由于疫情爆发,中国的人口流动和经济运行被不同程度地被按下“暂停”键,经济社会秩序受到影响,部分行业受到冲击,疫情防治要付出人力、资源的巨大代价。要防范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需要进一步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适宜环境,才能取得“抗疫”和经济发展双重胜利。

  紧紧依靠人民达成“最广泛”动员

  人民群众既是动员的对象,也是行动的主体。动员的本质是公众认同配合动员理念并产生集体一致行动。由于疫情传播的隐蔽性和快速性,除了动员医护人员“逆行”上“抗疫”前线,要求民众勤洗手、戴口罩外,动员最重要的内容是“不做什么”:不出门、不聚集,在疫情严重的地区甚至采取“封城”措施,要求公众采取非常时期的生活方式。这种动员,尤其正处于春节传统假日期间,实施难度巨大,但是人民给予高度信任和理解,服从疫情防控需要,居家自我隔离,社区、乡镇实行封闭式管理,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公共责任的集中体现。

  在“抗疫”过程中,也要防止动员中民众的过度反应和非理性行动,如挖路、封门、断桥等极端行为。要充分预判和应对社会恐慌现象发生,防止动员中出现区域歧视和排斥现象,如对特定籍贯、出租户、病人、可能接触病毒人群的排斥等。尤其要防止因为非理性情绪爆发,导致社会秩序破坏和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人民对政府责任有更高预期,如何更好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

  下好全国一盘棋实现“最严格”动员

  疫情防治社会动员不是仅仅从期待、希望的角度发出倡议和号召,而是从与病毒战斗的角度,把防治作为战争,以战时状态严格要求和检查动员的成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防治工作的严格要求。政府是动员最重要的主体,垂直的组织结构和层层加码的系统压力,动员目标短时间内自上而下迅速贯通延伸至社区、街道、村镇,逐级开展、层层发动,进入千家万户。政府运用体制内权威整合社会资源,部门联动打击投机、保障供应、消除恐慌;发布行政命令取消大型活动、关闭公共交通、要求民众居家隔离等。动员过程中始终强调全国一盘棋,无论是19省市对口支援重点疫区,还是各条战线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快速动员的关键是整体战,是大局意识和全局观的具体体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才能为防治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从集中力量为打赢的角度,各单位各部门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本区域防疫工作,同时还要从全国防控的整体需要出发,协助、支援重点疫区,服从大局。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