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志(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改革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特聘教授)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国家面貌。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系统化和学理性地研究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以及提炼其可供借鉴的普遍化经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概念何为
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全部实践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的科学知识系统。它是涉及改革开放立场原则、过程方法、伟大成就与宝贵经验,涵盖概念、范畴、原理等要素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系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既涉及改革开放的实践模式,更强调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理论体系构建旨在对复杂现象的发展模式与规律形成体系化认识,从而为实践提供预见性指导。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建构,一方面需要对成功的实践模式进行凝练总结,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超越实践模式的总结,深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社会事实,挖掘其背后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结构转轨的内在根本性规律,将伟大实践成就向科学认识体系转化。
第二,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不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部实践的理论化成果,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则深入探讨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如何通过确立独特经济运行体系与社会制度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性质上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应注意,尽管改革开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的全部领域,它也仅作为各个领域中革新优化与调整升级的部分存在,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而非其全部内容。
第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化成果,但不可称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科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组成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部分。上述三大体系都需要理论体系所提供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作为支撑,虽然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正是这种贯穿于三大体系之中的重要成分,但尚不可独立为三大体系之一种,更无法被称为一门特定的科学。
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构建何以紧迫
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首先,建设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亟须强化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路径和核心方法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已实现极大满足,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效,凝练出了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亟须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提供科学引领与指导。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如何“立”?对一些具有探索性但又十分紧迫的改革举措,要深入研究、稳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亟须加强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为改革开放咨政建言、战略谋划、前瞻研判,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进一步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最后,尽显大国责任担当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亟须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的支撑。一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为国际社会贡献物质支持的同时,积极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改革开放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日益被世界认可,但对其背后的科学理论、人民智慧、文化精髓,国际上仍存有质疑、误读甚至是诋毁。因此,有必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以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使各国人民了解、理解、认同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步伐,以此形成以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和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为支撑的改革开放文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和理论生长产生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辐射效应,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构建何以可能
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三个核心问题的解决,即知识来源问题、内容构成问题和质量水平问题,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如此。
首先,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既来源于学理概念的科学抽象,更扎根于丰富的改革开放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体系的构建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实践到概念两条路径。运用学术概念对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实践进行抽象概括,是开展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研究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研究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改革开放实践活动中,回应改革开放进程中遭遇的时代课题和现实难题,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次,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不仅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全面性,更要注重对核心问题、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的界定和把握。理论体系既然被称为体系,全面性、系统性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凡事有先后,亦有主次,依据马克思主义矛盾论,问题的解决需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在兼顾内容的全面性、体系性的同时,要突出重点,把学术性地构建核心概念、学理性地确立基本范畴和探寻原理方法作为研究的核心任务,比如澄清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开放、改革与开放是什么关系等。只有优先突破改革开放理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体系化的建设目标方能实现。
最后,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既要观照中华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又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此,必须坚持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宽阔的国际视野,实现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广阔的人类文明借鉴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只有思考当代改革开放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中汲取智慧,思忖如何构建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建构才有历史实践之基和思想文化之源。另一方面,构建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社会改革、科技创新、全球化发展等成功经验,尤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其时代背景、内在规律和可借鉴性,既实现为我所用,也为文明交流互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