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钟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不仅需要体现在农民收入上,更需要体现在农民消费上。两者共同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助力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城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与消费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多元收入体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多元化的增收路径,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可持续的机制保障。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纽带,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规模经营、资产股份合作等方式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提升农民收入,并通过经营性分红、雇工等模式,推动农民收入结构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多元化转型,进一步提升其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增收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将有效构建城乡经济循环的新格局,既为城市工业品下乡开辟了更广阔市场,也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是有利于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实现形式,转变资源分配方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创新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实现集体资产高效运营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经济组织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构建了“集体所有、市场运作、多元分配”的新型治理体系,从而突破了传统单一分配模式,使农民能够获得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双重收益。此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创新整合农村分散的生产要素,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附加值。这种经济形态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获得感,更有利于缩小农村收入分配差距,为促进农民消费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三是有利于发展本土特色产业,创新乡村振兴模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近年来,各地涌现出的创新模式,如乡村旅游模式、电商服务模式等,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还为发展新型乡村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打造了新的消费渠道、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景,形成了“收入增长-消费升级-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循环机制,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有利于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形成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农民可以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这些经济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与消费意愿。
五是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集体经济收入的积累和合理分配,农村可以加大对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集体经济资产还可以用于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这种乡村治理模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还能够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激发农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从实践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与消费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需通过政策倾斜、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一是要紧抓基础建设与清产核资。针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问题,应构建“政策-资源-金融”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改善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立集体资产闲置资源数据库。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
二是推动产业多元与链条延伸。破解产业单一困境需实施“三链融合”发展战略。纵向延伸产业链,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横向拓展功能链,推动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业态融合;立体构建创新链,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产业风险基金,推行“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合作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重点培育区域性公用品牌,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提升市场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可持续发展格局。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体制障碍需要推进“政经分离+现代治理”改革。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三会”(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协同治理效能。建立定比收益分配制度,锚定投入再生产比例,规范集体经济经营模式。选拔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带头人,同时建立职业经理人引进机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将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干部绩效考核指标,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总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当前面临的问题既反映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揭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迫切需求。只有系统性地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才能真正释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潜力,为农民持续增收和扩大消费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