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自2024年10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多次提出推动绿色矿产国际合作,并将其与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并列,共同成为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充实合作“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重要手段。
绿色矿产兼具“绿色”和“矿产”双重属性,主要是指在开采、加工、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和管理措施,用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矿产资源。其内涵包括“用途绿色”和“过程绿色”,涵盖了关键矿产、关键金属、战略性矿产、战略性关键矿产、绿色矿山、绿色矿业等概念。同时,绿色矿产的概念随资源储量、技术水平、优势产业、贸易格局等动态变化。根据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情况和相关矿产资源供需情况,绿色矿产为与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全链条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关税战、贸易战阴云密布,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激烈博弈,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调整。随着全球绿色转型的深入推进,各方绿色矿产需求加速上升,为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参与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塑造国内国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亟须深化与资源大国的国际合作。
全球绿色矿产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博弈新战场。新一轮科技、能源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加速突破期,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高地。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全球关键矿产需求将大幅增长,其中,锂增长42倍、石墨增长25倍、镍增长19倍、稀土增长7倍。美国始终高度关注关键矿产,并将其上升为战略高度,频繁更新关键矿产清单并扩大范围。近两年,欧盟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陆续发布关键矿产战略,旨在构建安全稳定的关键原材料本土化供应链,类似法案的施行或将加剧绿色矿产的全球争夺。同时,一些资源大国提高外资准入门槛,限制绿色矿产出口,如非洲部分矿产资源国大幅提高矿产出口税、矿山开采税等费用,给全球绿色矿产供应安全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意重塑全球绿色矿产资源供应链,遏制我国资源进口。自2019年起,美国与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通过能源资源治理倡议、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等形式频繁组建“小圈子”,近两年逐步向赞比亚、安哥拉等非洲国家拓展。这些矿产“同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主要的资源富集国、生产国、加工国和消费国,西方国家有意通过矿产“同盟”机制开展联合行动,以扩大其在全球供应链上的话语权,企图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我国绿色矿产供需缺口较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仍不完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进口国。以新能源相关产业为例,我国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国内钴、镍、铜、锰等上游矿产资源储量不足全球总量的5%,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95%、90%、78%、96%。同时,我国矿产资源回收率偏低,锂、镍、钴、石墨、稀土元素等关键矿产回收率大多低于25%,甚至不足10%。在全球绿色矿产争夺日益严峻,可预见资源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亟须巩固并扩大已有战略伙伴关系,加强绿色矿产国际合作。
我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随着国内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绿色矿产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合作形式更加多样。
高层外交推动达成绿色矿产国际合作。202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会见记者,提出加强绿色矿产等新兴领域合作,把两国务实合作做深做实,助力中巴两国各自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同月,印尼总统访华期间,印尼与中国签署了关于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合作、建立绿色矿产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印尼作为全球镍的重要生产国,旨在借助我国绿色开采技术以及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推动绿色矿产产业的高附加值发展。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国矿业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矿业建设,部分企业与当地企业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在东南亚、东非和中非等地区设立了多个资源开发型合作区,支持刚果(金)、赞比亚、几内亚等国家关键矿产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稳定全球矿产资源供应作出了贡献。
积极推动绿色矿产循环回收体系建设。我国积极推动国内废弃物循环利用,并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同打造绿色矿产循环回收体系建设。相关企业在泰国、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协助当地建立再生金属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借助中国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当地再生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引入数字化回收平台以及智能化分拣、绿电应用等技术实现再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全流程绿色低碳管理,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含绿量”。
随着大国竞争日益加剧,全球绿色矿产资源供应链正在重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长期和短期、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保障能源和产业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的竞争力,从工作全流程和产业全链条着手做好绿色矿产国际合作。
前期做好绿色矿产需求形势研判。围绕绿色矿产采用全产业链动态评估的方法做好国情调查工作,做好资源储备。加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研判,追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及主要国家贸易政策变化,提前预测未来5——10年各类绿色矿产资源供需规模以及全球绿色矿产资源分布,特别是欧美等已纳入关键矿产清单的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和铂族金属等绿色矿产,统筹国内外市场制定各行业协同发展的资源供给方案,提前布局相关产能。根据相关形势研判,动态更新我国战略性矿产清单,考虑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保障我国绿色矿产供应安全。
通过双多边渠道,加强与主要资源国家、国际组织联系,将联合开发绿色矿产、打造安全稳定绿色矿产供应链等作为合作优先议题。进一步拓展与南方国家合作关系,深化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矿产勘探、开发、加工、贸易等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帮助其解决开发能力弱、矿产利用率低、基础设施不足、工业体系不完整等问题,开拓形成新的绿色矿产资源稳定来源,促进良性循环。
加强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管理和技术升级。在绿色矿产国际合作中积极倡导绿色矿山、绿色矿业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理念,强化绿色矿产国际合作项目从准入到建设再到运营等全过程环境管理,重塑能源资源供需模式。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绿色矿产加工利用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加强矿产资源国内国际循环回收体系建设,畅通国内外联系,发挥绿色矿产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保障作用。
积极引导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合作环境。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平台机制下,积极倡导绿色矿产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推动发布绿色矿产国际合作倡议,鼓励各方基于自身国情能力和发展阶段加强绿色矿产相关的交流合作,通过各方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经贸合作模式,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