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马克思主义何以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马克思主义何以有强大的生命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5-08 16: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徐成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其中,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科学指南和思想武器,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力。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定力,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大幅上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中国成功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的发展进步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这体现了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思维。任何企图违背规律行事的思想体系、行为方式、制度安排都注定在马克思主义面前露出破绽、走向失败。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福。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持和重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如果离开了人民性去研究讨论马克思主义,讲得再好听也会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是也必将是人民性的进一步实现。

  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互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情况并不断优化升级发展的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重申。能否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考验着共产党能否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这种能力在新时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义。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思想的坚持和重申。中国的政治道路、国家性质与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这种不同不是低于西方国家的政治价值理念,而是占据更高的历史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上的政治价值理念。在新时代,这种制高点只能巩固不能放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文化必将迎来新的发展繁荣。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坚持和重申。马克思主张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新时代一定是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人民需要铸就并且能够铸就文化的新辉煌。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社会必将向着共同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进。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坚持和重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新时代中国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彰显了党的为民情怀。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全面铺开。

  中国共产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的发展必将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坚持和重申。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习近平表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秉持宏阔的大历史观,中国的发展一定是不仅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且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共同发展。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坚持和重申。中国人自古就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内在契合。新时代的中国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给全世界树立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里程碑。习近平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坚持和重申。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新时代必须持之以恒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总之,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秉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坚强定力,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放弃、不懈怠、不停滞、不僵化、不自满,就能够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能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