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基地首席专家 吴怀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新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特征,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现实和未来。这一判断,是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基于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有着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根据。
其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前提。
新时代,意味着新的历史起点。有没有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是判断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是否发生变化的重要前提。这里的新起点,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量变积累到发生阶段性质变的转折点。这个质变,就是中华民族在历经站起来、富起来的发展阶段后进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有效应对国际国内诸多风险和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其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根据。
新时代,意味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中,在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必有而且只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转化,是判断一个社会所处阶段、历史方位发生变革的主要因素。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制定完善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实现正确领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沿袭了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判断,将其提炼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指引。30多年过去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GDP从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000余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富裕起来后的人民群众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这时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事实表明,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指针。
新时代,意味着新的思想引领。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也就是说,任何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时代不同,思想、理论的形式和内容必然不同。是否形成了新的理论思维,是判断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是否变化的又一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