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经济区发展指数在沪发布
专家建议应直接按照第四代标准
规划建设空港城市
12月13日,在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年会上,由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18》。
该报告对全国32个主要空港经济区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了2018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以及航空物流、政府力、发展潜力三个专项排名,共4个榜单。
其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深圳、杭州、郑州、西安和天津的空港经济区。
在专项排名方面,航空物流竞争力前三甲为:上海、北京、广州,政府力排名前三甲为郑州、广州、上海;发展潜力排名前三甲为上海、广州、北京。
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顾问、原上海市副市长、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太彤表示,现在的城市规划大多是在当时海港、河港时代奠定的,空港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变化,需要专门的发展理论指导,通过空港城市的引领发展,完全有可能突破原来工业时代城市发展桎梏。
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执行会长王学东在演讲中提到,在经过了海港、河港、铁路和公路时代之后,当前人类已经进入航空时代,在航空运输业与区域经济不断互动发展的过程中,空港所担当的门户功能不断提升,功能承载空间也不断扩大、演进,呈现出从机场到产业区、到空港城市、再到空港都会的四代演进规律。
就空港经济区未来发展,王学东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空港承载的开放平台功能将越来越重要,各地应直接按照第四代空港城市——也就是空港都市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从国家层面,建议对全国空港经济区的布点规划、发展层次、功能定位进行顶层设计,有意识引导自贸区、口岸、自贸港等开放功能向空港经济区集中,对于航线、时刻资源分配等加大简政放权,充分调动各地主观能动性。
据了解,2017年,王学东教授团队就发布了国内第一个《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17》,今年6月15日,又在长沙发布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蓝皮书2018》。王学东透露,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今后将坚持每年发布一个指数和一个蓝皮书,打造专业“空港智库”,为国家空港经济和临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