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网专论】以我为主,化危为机,守住重大风险底线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光明网专论】以我为主,化危为机,守住重大风险底线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1-22 17: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授  白彦锋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很多人习惯了“天下太平”或者“风景这边独好”。其实,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以来的欧洲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等时常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改革进入深水区等种种挑战。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以我为主、化危为机,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一,不能刻舟求剑,要与时俱进、增强“动态”思维,下好防控重大风险的“先手棋”。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已经连续第2年萎缩,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创了新低。尽管2018年中国不仅人口在正增长,出生人口数量也是比较大的,高达1523万人,但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科学研判人口发展形势,要防止人口发展的长期性、趋势性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灰犀牛”。我们要提早研判、科学预判,保持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纷纷陷入了人口老龄化困境,结婚年龄偏大、少子化等低生育率问题凸显,年轻人被“佛系无为”等思想冲击,经济发展被人口问题长期拖累。欧洲难民问题影响深远,也有本地人口老龄化、希望通过移民来补充年轻劳动力的动因,但是因此带来的社会融合、社会稳定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有鉴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更需要在前期全面放开两胎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最新的人口发展形势及时对人口生育政策作出调整。

  第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增强系统论思维防控重大风险。以供暖为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供暖等企业在“民生保障”和“福利观念沿袭”的两大旗号下,享受了政府巨额的财政补贴。然而在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一定的前提下,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却很低,甚至为负。因此,对于供热企业来说,供热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违背了集约用能的理念,“规模经济”效应制约了效率提升、排斥了竞争、造成了浪费。进一步来说,供暖期很多学校等单位在放假期间依旧供暖,大家习以为常,视而不见。这一方面加剧了空气的无谓污染,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客观上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对于这些问题,一些相关企业不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而是找出了种种借口拖延改革、敷衍塞责,甚至借此谋取单位私利。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供暖收费已经可以实现从现在的按面积收费转向按热量收费。同时,可以通过给房间穿上“保暖内衣”和“保暖外衣”、换上节能系数高的新型门窗等方式,激活建筑用能,大幅提高建筑节能的空间,减少热量损失。这篇大文章做好了,不仅可以降低社会整体用能、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减少财政补贴,还可以减少我国能源进口,防止我国在能源大国博弈当中陷于被动地位。

  第三,不能在民生问题上玩“鸵鸟战术”,要增强担当意识,主动回应民生关切,化危为机,深刻认识和利用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强大韧性。面对贸易摩擦等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社会上一些人慌了手脚、乱了阵脚,似乎我国的经济发展只能看人脸色“下菜碟”。实际上,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腾挪空间依然很大,要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问题。

  以城镇化为例,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地区习惯于“大干快上”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在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之后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管用”了,工作中的“锐气”不足、主动作为的担当意识缺乏。实际上,过去的城镇化是一种浅层低水平的城镇化,热衷于“搭架子”和“铺摊子”,而现在则要从新型城镇化增量突飞猛进转向存量节能改造的“绣花”,要开始进行内部“精装修”,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在一些老旧城区,房屋和住户面临“双老”的问题,没有电梯的老楼老人上下楼难、出行难。针对此种情况,要有别于过去的“动拆迁”和“大拆大建”,要进行“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质量。这种旧城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一样都是“看不见的良心活”,却都是有温度的“民心工程”。

  类似如此的“基础工程”在中国十分普遍,市场十分广大,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和回旋余地依然很大,贸易摩擦以及外需下降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下行压力根本不足为虑。

  第四,要打破既得利益,通过发展来守住重大风险底线。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的很多问题是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的。改革开放前40年,改革的环境和前提是大家的福利水平都比较低、大家进行福利改善的要求和欲望都比较强烈,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先试点、再推广”,通过“给甜头”来推动改革;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为了打破既定的利益格局,必须引进新的外部力量“倒逼”改革。

  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要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长久活力,畅通不同阶层之间流通机制,让社会机体内在的“新陈代谢”永葆活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应继续用好倒逼机制,以我为主,化危为机,守住重大风险底线,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确保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五,要主动引导舆论,不断凝聚共识,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一方面,内外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大风险加剧,要防止个别利益集团通过“蹭热点”谋取私利,强调出台政策的普惠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被民粹主义绑架。例如,当前,更大规模实质性减税面临“两难”:税收增速稳定就会有人说“积极财政政策”是“假积极”、“不积极”;税收增速回落或者负增长就会被人解读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真实写照”。因此,全社会对于减税改革不能“叶公好龙”,应该给予减税等改革更加宽松的外部舆论环境,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政策之间形成同频共振。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