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乡长 段亦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从2015年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至今已接近四年,而距离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只剩一年多时间。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无论从时间要求上还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上看,我们都已经胜利在望。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将怎样继续做好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我有以下的思考。
在工作架构上,将扶贫工作变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之后,相对贫困人口和整体脱贫地区依然是相对短板。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将“战后”扶贫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作为持续补短板的必选动作,不仅有利于“宜将剩勇拔穷根”,也有利于丰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内容。
在工作模式上,转入“战时”和“平时”相结合的过渡模式。脱贫攻坚战是为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大会战,是尽锐出战,是非常规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脱贫攻坚时期的“战时”模式可能难以长期适应“全国解放”后的新形势。这将是个什么样新形势?绝对贫困人口得到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但是相对贫困的人口和地区还将继续存在,部分特殊贫困人口和深度贫困地区还可能存在返贫风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继续实行“战时”模式效果虽好但消耗大,难以长期维持,换成“平时”模式虽然消耗小,但相当于猛然下了个“陡坎子”,容易丢失部分脱贫攻坚成果。
因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一段时间内,稳妥的办法是采取“战时”和“平时”相结合的过渡模式。在过渡模式下,一方面对绝大部分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采取日常性帮扶措施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在一定时间内继续采取非常规举措,持续巩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部分特殊贫困人口脱贫后存在的疑难杂症。
在工作落实上,把保持防止返贫政策的持续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当前为了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等系列政策性帮扶措施正进入全面发力的阶段。与此同时,已经有部分扶贫干部和贫困人口心里犯了嘀咕: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是不是只送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脱贫攻坚时期的帮扶政策是否还将持续?
帮扶政策该不该持续,应当具体政策具体分析。比如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般不会因为脱贫攻坚期已经结束,盖成的安全住房就不安全了,因此对于这样的一般不会影响脱贫质量的政策应当取消或者转化为日常配套性政策。再比如,因为有健康扶贫政策,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再看不起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在脱贫攻坚期结束后,已脱贫人口不会因“仗”打赢了就都不再得病了,如果健康扶贫政策不再持续,一些脱贫人口很可能再次因病返贫,因此对于这些对防止返贫作用比较大的政策还应保持一段时间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