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恩江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根本要求、内在规范与本质规定,是确保主题教育要求落深落细落实的根本遵循。
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过去我们党之所以能以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克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并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守着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改天换地的伟力。新时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新征程中,也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主题教育能不能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关键看能否在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要求上取得突破与成效。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实现思想认识走深,促动主题教育落深。首先,提升思想认识是主题教育落深的前提与关键。主题教育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立场教育,其核心要义就是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清把握住这一点,就抓住了主题教育落深的牛鼻子。只有充分把握理论上的人民性、实践中的人民立场,才能不断增强主题教育落深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其次,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走深是主题教育落深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刻把握其鲜明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品格,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向党看齐的政治定力。
涵养深化为民情怀,推动主题教育落细。“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上述关于“恒心”“赤子之心”的重要论述,蕴含着质朴真挚深沉的为民情怀,是党领导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时代品质和重要经验,是推动主题教育“走心”落细的重要遵循。永葆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关键着力点是要持续涵养深化党员干部为民情怀。一是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要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诉求放在心上、把人民向往当作目标,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本在于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强化自我革命和责任担当意识,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守正出新,不负伟大时代。三是坚决反对特权意识。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始终牢记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要融入人民,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坚决反对高高在上的特权意识、特权心理、脱离群众的官僚作风。
提升为民服务本领,确保主题教育落实。坚守人民立场、推动主题教育,重在实践与落实,贵在实效。第一,要将为民服务落到实处。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把自己摆进去,进一步检视为民服务的差距短板,有的放矢抓整改,聚焦重点解难题,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效取信于民。第二,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坚持人民立场,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初心意识,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锤炼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以更好的为民履职、为民担责、为民服务,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第三,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实效。主题教育“考卷”答得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定要做好教育效果评估、教育实效提升各项工作,围绕干部素质提升、解决问题成效、群众评价反映等方面加强评估制度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典型经验总结推广机制,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制度形式运用好、坚持好、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