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三个维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三个维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9-11 18: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这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所在。它源于昨天的培土夯基,源于今天的开拓进取,也源于明天的光明前景。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上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1978年则增加到3679亿元。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大踏步迈向全面小康。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至2018年,年均贡献率提升至28.1%,居世界第1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充实了我们的家底。今天的中国,举足轻重,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厚实的家底,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基础,足以抵御任何大风大浪的冲击,且行稳致远。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经济在风险挑战中稳中求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当前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受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尽管当下经济运行的某些指标出现增速回落,但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经济实现6.3%的增速。在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情形下,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名列前茅的。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速度是一方面,而质量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特别是,增速换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稳”的基础上,中国经济“进”的趋势明显,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新动能快速成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积累在增多。

  今年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和9.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和3.0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5%、12.0%和12.3%,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4、1.9和2.2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进程中,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快速集聚、茁壮成长。数据表明,2018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45369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6.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2.2%,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崭新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从未来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大势锐不可当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拥有系统性的、配套完整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产业部门齐全,基础设施良好,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所难比拟的;中国拥有近14亿的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国拥有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加速壮大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后发优势依然明显。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人民拥有勤劳的美德,能够汇聚起磅礴伟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把握长期大势,办好自己的事是关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历史中铸造辉煌,在现实中开拓进取,在未来中拥抱光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是任何外在因素都阻挡不了的。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正扬帆远航,必将驶向光明灿烂的远方。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