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生物安全法、供应链、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钟开斌: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钟开斌指出,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必修课。一是准备能力:提前谋划部署。我们要主动适应现代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圆满处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需要,构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各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化应急储备体系。二是洞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首先得知道所在地区和部门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需要处理的急难险重任务是什么,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三是决断能力:快速形成方案。提高决断力,领导干部既要有勇,又要有谋。一方面,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四是组织能力:有序指挥调度。需要组建一个“1+N”的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架构——党政领导挂帅总负责,相关人员整合为若干个工作组,大家分工负责,权责清晰,忙而不乱。五是引导能力:有效对外沟通。重大灾难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媒体报道的焦点。应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摘编自:《光明日报》
【赵曙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赵曙明认为,企业复工复产,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平台,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积极探索弹性时间与远程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自我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网络在线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基于信息平台的远程办公模式,突破了工作地点的限制,得到准许的员工能够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生产方式与行业特性,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方式,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激励与考核方式,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采用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形式,有助于防控疫情,但也对劳动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时间管理、工作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强化个人行动力。增强劳动者自我管理的决心、恒心,并将其转化为做好实际工作的具体行动。二是强化工作执行力。将目标和任务分解细化为员工的具体工作,妥善处理好个体工作与团队协作的关系。三是强化激励感知力。将企业目标和阶段性考核转化为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妥善处理目标实现与过程激励的关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
【陈宇学:尽快制定出台生物安全法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陈宇学表示,当前,我国生物安全规范体系法律位阶较低,在一些领域例如基因医学技术领域甚至还没有法律层级的规范。因此,尽快制定出台生物安全法,意义重大。一是通过立法引导和规范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生物科技与社会公共安全防护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针对我国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防御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尚存不足甚至缺失的现实,要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发,增强生物安全的科技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伦理建设,通过法律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和法律后果,规范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避免技术滥用威胁生物安全。二是通过立法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明确各方面责任,构建科学严密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三是通过立法,科学开展生物安全评价和监督。适时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和多个包括评估伦理、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等在内的专门委员会,就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可能产生的所有安全风险作全面系统评估,而不是局限于人体健康检查或生态环境危害管理。四是通过立法加强生物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探索建立权威的生物安全科普平台,使一般公众更多更好地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认识到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并知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五是通过立法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生物安全规则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经济日报》
【魏际刚、刘伟华:守住经济发展底线,保持供应链的弹性、韧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刘伟华指出,当前,要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重点解决生产生活的物流瓶颈和人员复工问题,打通经济“血脉”,保持供应链的弹性、韧性,最大限度缩短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停摆”,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第一,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减少供应链断链风险。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优先保证对应急物资保障供应链、关键产业供应链、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供给。第二,加快物流畅通保障,提升物流服务生产效能。各省市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前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方案;同时对于复工复产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信息跟踪,建立以网络型、智慧化服务和管控为主体的复工复产模式。第三,加强行业供应链风险预警,提升供应链柔性能力。推动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将监测的数据与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依据全球竞争环境及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及时调整供应链布局。第四,加快供应链数字化步伐,重视智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供应链运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及时将经营能力和行为数据传递给金融机构,增强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第五,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打造国家供应链竞争优势。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关键产业的供应链安全评估制度,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孟久儿: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孟久儿认为,“停课不停学”虽然是特殊时期的应对之策,但对于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推动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抓住这一契机,提高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入手,需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要转变角色定位。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教师也是学习者,不仅要提升信息化素养,也要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改变线上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其次,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要转变理念和方式。相对于课堂学习,学生在线学习时由于没有刚性的纪律约束,如何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以项目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参与感,提高学生专注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构建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要创新评价机制。教师应尝试在在线课程中引入多元、交互的评价体系,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在对学生的评价上,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利用信息化记录手段,以全面的、发展的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同时也可由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开展反馈式评价,这里的反馈式评价不是为了教师的评优评先,而是真正的“以评促教”,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