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球供应链安全、社会教育、教育数据、“新基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江赛: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效应】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赛表示,社会资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一是扩大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能有效盘活存量资本,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是提高公共设施运营水平,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强化产业发展支撑,能够在体制机制上保障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降低社会成本,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魏际刚、刘伟华:共同应对疫情冲击,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魏际刚、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刘伟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形成较大挑战。从国际层面看,世界各国需同舟共济,共同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一方面采取务实举措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另一方面更好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全球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和协同能力。为此,我国正在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第一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第二增强数字化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第三切实保障供应链金融安全;第四努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进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摘编自《经济日报》
【夏鹏翔:抗疫斗争也是推进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夏鹏翔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国民教育的问题。因此,目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的抗疫战,不仅仅是一场抗病毒的斗争,更是推进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社会教育更加生活化、实效化,更加关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和灾难的防控,这和全球环境的恶化、高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具体到健康教育方面,日常医疗常识的普及、体检防病、老年人生活的看护等,应该通过社区里的社会教育的方式加以广泛推进,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其视为教育机构来重新定位,赋予其发展人、幸福人这一更高层次的意义。这就是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最大思考。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刘敏:多方联动加强对教育数据管理、保护与利用】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刘敏认为,疫情期间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一拥而上,为课程直播、教务教学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产品,也产生大量教育数据。教育数据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涉及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的教学及管理过程、学生的作业及评价结果等等。在严格保护数据的前提下,当前超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很好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让多方受益。对学生而言,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问题,从而获取个性化的辅导或建议,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资料推送;教师则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轨迹开展差异化教学;对于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而言,数据和统计则可以用于发展学习科学,科学开展政策评价和预测。由于线上教育关系到多方主体,因此其涉及的数据管理也需要多方联动。
摘编自《光明日报》
【殷德生:“新基建”是新时代的精准投资】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殷德生表示,疫情让新基建”正成为最受舆论关注的概念之一。“新基建”并不是“铁公基”式的基建,而是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产业配套。目前的“新基建”主要包含7大领域: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前四大领域是发力“科技端”的供给侧改革,后三大领域属于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因此“新基建”是新时代的精准投资,超前的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利于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利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 “新基建”的“新”不只体现在领域上,而且在区域布局、投资主体、投资方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征,将会通过更加丰富的市场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面对世界的各种不确定性,“新基建”在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的同时,也将对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世界数字经济发挥引领作用。从需求侧, “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服务于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侧,“新基建”为迎接数字经济赋能升级,特别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
摘编自《文汇报》
(光明网记者 武鹏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