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决胜全面小康战略部署中推进减贫治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简评
首页> 理论频道> 新书推荐 > 正文

在决胜全面小康战略部署中推进减贫治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简评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0-13 11: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张占斌

  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学者杜庆昊撰写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篇,既全面阐释了在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擘画,又重点分析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既总结、梳理了“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就,又分析、展望了“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任务,是系统、深刻解读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绝对贫困战略部署的最新理论读本,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完善中国贫困治理体系推进贫困治理现代化的最新著作。

  该书选题聚焦热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关键时刻,面对“攻坚战”叠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方也更为关注。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但并没有影响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随后,他在多地考察时都围绕打赢脱贫攻坚进行了部署和动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今年发展主要目标提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承诺、重大部署和战略安排。我们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推动减贫治理工作?牵动着党中央的心,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可以说,该书选题反映时代热点,聚焦时代心声,是一部研究、阐释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减贫治理的好书。

  全书布局独特清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十分丰富;脱贫攻坚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虽然不及前者丰富,但难度系数很大。联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赢三场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是其中之一。如何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两大战略部署巧妙结合在一起,是该书的一大亮点。该书共分为两篇,每篇各七章。上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擘画,从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布局、战略遵循、战略度量、战略关键和战略重点等方面,系统分析、阐释如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篇聚焦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从战略指导、遵循方法、战略路径、战略重心、战略抓手、战略支撑和战略推进等视角,深刻分析、阐释如何消除绝对贫困,以及做好后续相对贫困治理的问题。总的来看,该书实现了在一本书中对两个重大问题的系统表述和有序衔接,视角比较独特,逻辑比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

  写作内容与时俱进。近年来,有关小康社会建设和扶贫减贫治理的著作不少,但如何做到平淡中出惊奇?则反映出一本书的独特价值,也反映出作者的用心之处。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做到写作内容的与时俱进,确保所著之作既聚焦现实问题,又引发读者思考。例如,该书最后一章提出中国进入“从消灭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推进”的历史新阶段,深刻阐释了消灭绝对贫困与解决相对贫困的逻辑关系,分析了当前消灭绝对贫困与启动解决相对贫困面临的形势,以及如何完善制度体系、在消灭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应该说,这一部分的写作既立足解决当前问题,又为未来减贫治理指出了方向和路径;既体现出一定的创新研究价值,也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要求相符。

  越是攻坚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书,是一个青年学者立足时代热点和自身研究,用笔墨擂响的时代战鼓。总的来看,该书以其独有的笔触聚焦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有助于我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