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叶本乾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指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四个面向”是对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三个面向”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其中最后一条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彰显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人民性价值意蕴,为我国科技工作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正确指导,是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论述的丰富和发展。深入学习并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做好“十四五”时期科技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理论逻辑是在科技事业发展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指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作为生产劳动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主体力量。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将“坚持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提高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同样的高度,正是深刻地突出了人民在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底蕴,为我国科技工作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科技事业发展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重要原则明确了“科技事业发展为了谁”这一根本性质问题,揭示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即科学技术研究方向选择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科技研究应用要以服务造福人民为目标;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要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检验。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历史逻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纵观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科技事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认识到发展科学对于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性,倡导成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号召每个人都去研究。在这一时期,为了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全局出发,致力于发展国防尖端科技,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不断推进我国科技事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的科技思想,深刻体现了人民性的价值意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可以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人民性价值意蕴从哪里来”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回答,推动着我国科技事业生生不息,推动着由科技创新发展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转变,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实践逻辑是应对新时代繁重艰巨科研任务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的重要诠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广大科技战线的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使得我国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中国防控疫情的有效经验正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疫情防控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卓越贡献。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但科研的道路总是充满困难挑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现实课题,我国科研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受制于人的短板以及“卡脖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必须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既是新时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又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需求导向,明确提出了“我国科技事业何以立足”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前进指南。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始终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坚持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从人民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第一线。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研人民之所需,不断推进科技重大创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时代呼唤担当,担当需要奋斗。新时代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原则,深刻把握科技事业发展人民性的价值意蕴,坚持科技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当做科技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做新时代人民科学家,要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