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外文明交流、科技自立自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新发展格局、生态产品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高晓虹等: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拓展中外文明交流空间】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晓虹、赵希婧、田香凝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传播手段,提出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日臻完善,建设文化强国的技术基础与以往有所不同,推动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平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被运用到各类文化信息的采集、生产和分发之中,增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触达连接程度,为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搭建了新平台。我们要利用好全媒体手段,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坚持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运用对方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搭建起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谱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摘编自《光明日报》
【马名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指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首先,产业基础高级化所需的技术突破,有赖于国家科技的基础性、全局性进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基础能力仍然薄弱,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补上短板。其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换道超车,必须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全球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酝酿深刻变革。主要国家为抢占前沿技术的制高点、争取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对基础科学和前沿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未来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没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就难以在高科技竞争中塑造发展新优势。再次,科技发展规律决定了筑牢国家科技基础的重要性。科技基础不仅决定技术学习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决定向科技前沿迈进的能力。由于科技具有累积效应和渐进特征,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作支撑。可见,在从以技术追赶为主转向技术追赶和前沿创新并举的阶段,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任志锋: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任志锋认为,要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切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发展,不是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实现增长的发展,而是要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对标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创新成为推动质量提升的强大动能;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抓住要素配置、企业运行和生产组织等关键环节提升生产效率,面向市场准入、供需匹配、简政放权等关键领域提升市场效率,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持续改善、转变发展方式等关键问题提升政策效率,着力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有效融合;要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原有的低成本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发展优势正在形成,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持续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劳动者素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杨晓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表示,当前,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制约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掣肘。加快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需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按照人才培养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还需要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实现人才的竞相涌流。我国教育发展必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充分释放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此外,还要提升教育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水平,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着力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陶焘: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
广西省南宁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杜伟认为,应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生态产品进入市场,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为此,一是要持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生态产品产权主体,厘清生态产品市场主体权责,保证生态产品收益合理分配;二是规范市场交易规则、交易主体资质、交易评估程序、交易程序,建立统一的生态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和服务体系,为交易主体提供价格和供求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省内区域间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与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发展权配额之间的兑换机制,鼓励省内发达地区向欠发达而生态良好地区购买发展权配额,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四是积极培育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主体,做强做优综合性“生态+”服务型企业,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五是积极发展生态证券,合理有效引导创新型、管理规范的生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上市交易。
摘编自《湖南日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