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先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佟玲(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科学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选择。
在防范化解风险时效上坚持永恒持久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刻”一词强调了防范化解风险工作的永恒持久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和恒心。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诞生,一路走来有效防范化解了各类风险挑战。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估计了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风险的长期性,指出“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无产阶级执政的长期危险。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列强的虎视眈眈,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从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国家的冷眼相待,到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莫测,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经常性课题常抓不懈,才使党一次又一次排除干扰、化解困局。新时代背景下,党防范化解风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场域转换,党治国理政面临着更具复杂性、联动性和持续性的风险。这些风险要求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必须以“时刻”为标尺,以世情国情党情作为参考点,进一步加强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常态化和韧性化,科学认识风险,理性把握风险,时刻警惕风险,自觉调整风险战略。
在防范化解风险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这一论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防范化解风险“为了谁”问题上坚定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风雨,始终将满足人民安全需求作为一个实质性目标嵌入风险治理实践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人民对安全的需求是“生存型安全”,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防范化解风险战略和策略主要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人民对安全的需求由侧重“生存型安全”转化为侧重“发展型安全”,党的防范化解风险实践开始围绕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序发展而进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探索中,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地满足人民安全需求的重要任务,历史性地落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肩头。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更趋向“平衡型安全”和“充分型安全”,因此党的防范化解风险实践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防范化解风险实践的现实起点与工作方向,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现实着眼点。
在防范化解风险方向上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结束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进而“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建设初期的诸多风险,中国共产党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有针对性地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依靠党的领导克服了改革开放中思想封闭、组织涣散等风险,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进而“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依靠党的领导化危机、应变局、战风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逐渐“强起来”。中华民族抵御各种风险的历史,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进的历史。百年宏大的历史叙事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险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必须坚持和继承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和根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将党的领导贯彻至防范化解风险各领域各环节。
在防范化解风险抓手上坚持经济建设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一是明确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国富才能民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共识,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做后盾,国家就没有安全可言。经济建设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累起防范化解风险的雄厚物质基础,继而能在风险来临之际提供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丰富资源予以支撑,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从容应对的勇气。二是明晰防范化解风险寓于发展过程之中。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见证,没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国家安全力量维持将后继乏力。三是明辨防范化解风险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求,其中,“更为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代,发展仍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在防范化解风险保障上坚持制度建设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运用制度力量是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等命题,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无不深刻表明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就要在继承党的优秀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制度体系,在加强制度宣传基础上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在提升驾驭风险本领基础上强化防范化解风险制度执行力,不断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研究”(2019BDJ0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