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茹(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高屋建瓴地描绘了到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整体部署情况。《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年之前的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郑重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进一步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地方也随之掀起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热潮。为了更好引导地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2021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先立后破”,即先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打牢减碳基础设施,然后再有序实施双碳行动,逐步打破煤电及化石能源主体地位。
可以说,完整准确全面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前提基础;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又是推动各区域各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科学务实高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完整准确全面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前提基础
其中,“完整”意味着不能片面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目的,双碳工作不是为了减排而减排,而是因地制宜地兼顾发展和减排,必须在发展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准确”意味着统筹好整体和局部利益,不能顾此失彼,同时,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意味着要将碳达峰与碳中和置于同一个体系之中,不能仅仅考虑前期的碳达峰,更要考虑到达峰之后的碳中和,将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有机结合。
“完整”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根据地方实际发展阶段和特点采取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72447元,折合约10935美元(以2020年度平均汇率1美元=6.8996元人民币换算)。但如果和美国相比,2020年美国人均GDP约6.3万美元,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很重,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区域。
“准确”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在统筹整体和局部的同时,抓住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的“牛鼻子”。实现“3060”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目标,既要确保全国整体目标的实现,鼓励各省主动作为;又要因地制宜确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避免冲高峰或运动式减碳。同时,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19年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占比达到57.7%,是影响双碳工作成效的重中之重。《意见》特别指出,要“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同时,《意见》还具体设定了不同阶段的量化目标。例如,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全面”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将碳达峰碳中和放在同一个时空场域中系统谋划。应当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统筹一盘棋的视角下进行顶层设计和分类施策。例如,位于江浙沪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跨省域“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制度创新,将原本分属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市嘉善县的行政管辖范围纳入统一的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发布了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协同达峰,合作中和”的一体化双碳工作新思路,为探索一体协同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经验和实证案例。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各区域各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碳排放碳吸收水平成为衡量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区域的碳禀赋格局及发展趋势成为影响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从根本逻辑来看,碳排放状况表征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社会经济部门的活动水平,碳吸收状况表征了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等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同时,碳效率的提升和CCUS等人工碳汇技术的发展则表征了科技进步的水平。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有机平衡,意味着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因此,摸清区域碳禀赋家底,根据区域特征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因地制宜地形成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成为实现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发部分行业颠覆性变革。例如,水务行业作为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实现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逐步摆脱以往“以能耗换水质”的业务模式,是将“水-资源-能源-碳”协同耦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将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引入“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水环境保护”的水务相关全生命周期系统,可有效提升“水+资源+能源+碳”耦合集成程度。通过打通水务相关职能部门和涉及多方主体的行政和信息壁垒,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务行业精细化运营水平和“源厂网河”一体化智慧化全过程管理。
因此,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源头倒逼实现各区域各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
科学务实高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啃骨头”的硬仗,需要科学谋划、务实决策和高效执行。
首先,要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科学谋划明确顶层设计。中国“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经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根本性、开放性、长远性工作,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其次,在具体决策时,应当采取务实的态度,因地制宜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应当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并且推进“双碳”工作与现有生态示范创建、低碳试点、适应气候变化试点等试点示范工作的融合与整合,支持基础较好的地方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开展前期战略研究探索工作,并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科普教育和知识传播,坚决避免一窝蜂地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开展运动式减碳行动。
最后,在执行层面,应遵循“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高效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双碳行动合力。政府应通过法规标准、政策体系、监督监管等方式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立法和标准制修订,形成匹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评估考核制度。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企业主营业务和长期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自身及上下游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公众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应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核心驱动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有之举,应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务实高效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