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增强忧患意识 始终居安思危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增强忧患意识 始终居安思危

来源:学习时报2022-07-23 09:18

  作者:陈家兴(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并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为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时候要警醒全党?如何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对于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赶考清醒、始终居安思危,是我们答好新时代的考卷必须具备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忧患意识,体现在对胜利时骄傲的深刻警示

  这是从党史和国史中汲取的重要智慧。1944年,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写道:“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1944年延安整风后期,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演讲中,历数发生在1927年、1930年、1931年、1938年党的四次大的骄傲和错误,告诫全党同志都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对一些共产党人发出警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进而以非凡的格局和视野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由此,毛泽东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重要论断,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忧患意识。

  从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从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到强调“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深刻表明我们党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

  忧患意识,体现在对风险挑战的高度警觉

  从历史和实践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贯穿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成为治党治国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局面,毛泽东在指出光明面的同时,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准备困难”,并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十七条困难”,强调“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2015年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2016年从4个方面分析搞开放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2017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2018年从8个方面列举16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2019年分析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党自身等8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并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强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2021年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2022年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会面临许多激流险滩,要勇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

  对增强忧患意识如此高频次地强调,对风险挑战如此深刻地揭示,不仅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彰显了党中央对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所处时代环境和条件发生复杂变化的深刻洞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敏锐洞察复杂多变形势,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忧患意识,体现在对精神懈怠的深层警醒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身处逆风险境,面临惊涛骇浪,人们往往会精力集中、保持警惕,以致能履险如夷。而在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之时,人们反而不再小心谨慎,思想上麻痹大意,以致功败垂成。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精神是否懈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这是从伟大梦想的角度来警醒全党,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对面临的考验和危险总是有着异乎寻常的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告诫全党:“我们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有的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好好喘口气、歇歇脚,做做安稳官、太平官了;有的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思进取、庸政懒政混日子;有的为个人打算多了,患得患失、不敢担当却贪图名利、享受;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

  对于全党同志来说,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做到难不住、压不垮。要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原因所在。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面临胜利骄傲的情绪、风险挑战的增多、精神懈怠的危险可能同时存在,甚至产生三重叠加效应,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面对时代考卷,我们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