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10-27 15:18

  作者:孙琳琼(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面向未来,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问题导向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斗争方向

  历史主动精神是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准确洞悉历史趋势、勇于担当历史重任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百年成就的一个重要法宝。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革命性锻造中,我们党才能够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回应问题、化解风险,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如,在回应突发疫情风险挑战问题方面,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在回应国际局势急剧变化问题方面,明确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可以说,新时代的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发现和破解难题的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坚持问题导向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创新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深植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开创性和原创性。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中国独特性的同时,其解答问题的方案同样蕴藏着中国智慧。

  我们知道,遵义会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随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独立自主和守正创新的宝贵品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的结果,都是我们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聚焦发展中的问题、着力破解突出问题的结果。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科学决策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鉴于此种情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一系列新论断,制定一系列新发展战略,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坚持问题导向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方法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要知道,问题来自于客观实际,问题导向首先就是客观导向,体现为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我们所说的问题不是主观臆想、猜测出来的,而是对实际存在着的问题的真实反映。这就表明,坚持问题导向首先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诚然,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动精神,特别是在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一般而言,历史规律是对社会历史演进过程、创造主体、动力因素等方面的科学认识,体现为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逐步认知过程。实践证明,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并深化着对历史发展一般性规律的认识,从而形成对历史方位、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并将实现某一历史趋势作为使命承担起来,而对历史运行规律的深刻感悟,同样也蕴含着对社会发展前景的主动营造。在此意义上,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以此为基点认识当下、规划战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

  对此,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坚持问题导向无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所作出的系列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责任担当。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问题导向这一重要方法论原则坚持好、运用好。

  坚持问题导向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价值坐标

  坚持问题导向,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而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立场。这就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根本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党不仅坚持“全心全力为老百姓办事”的执政理念,而且追求“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的执政实效,这使得党的根本宗旨与执政逻辑具有了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坚持问题导向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人民性上具有了内在统一性。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真诚务实地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民生关切,对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作出系列部署,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可见,针对从收入到就业、从教育到医疗、从养老到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党部署的一系列新举措,也为新时代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坐标。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