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读懂新飞跃】“一国两制”何以具有强大生命力?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读懂新飞跃】“一国两制”何以具有强大生命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10-28 10:39

  【文字实录】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传统和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更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树立了一个成功范例。

  在“一国两制”方针被中国提出之前,统一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还从未有过。自提出以来,“一国两制”逐步变为中国政府对台湾、香港、澳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在香港、澳门基本法制定后形成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定,更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一种崭新的政治实践和管治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国两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前进。港澳依托祖国,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

  香港回归25年来,“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在祖国全力支持下,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本地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发展成为亚洲第一金融中心,拥有亚洲第一的人才竞争力,全球金融指数排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障下,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澳门回归近23年来,中央政府将澳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2003年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澳门经济从回归前夕的连续数年负增长到2000年得以恢复正增长,再到2019年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二,如今迎来史上发展最稳健的时期,开创了经济发展新局面,“澳人治澳”让伶仃洋畔的澳门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发展命运。

  这些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

  好制度之所以能够有强大生命力,正是因为它不断地被创新、发展、丰富,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新的飞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十七大进一步表述为“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将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十九大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其概括为“显著优势”之一,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其作为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理论之“舵”和制度“压舱石”,“一国两制”方能与时俱进、成就特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一国两制”从根本上突破了国际法现有的和平解决国家之间重大历史领土遗留问题的方式,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我们相信,只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够保持,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出品人:杨谷;总策划:陈建栋;总监制:吴丛丛;策划:蒋正翔、施墨;监 制:李澍、张晞;脚本:郑芳芳;制作:梁爽;评论员:曹澍)

【读懂新飞跃】“一国两制”何以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