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海洋文化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海洋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2022-11-23 09:54

  作者:储建国(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给出了共护海洋和平、共筑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繁荣的中国方案。在这一重要理念引领下,国际社会越来越认同全球海洋发展和治理需要各国平等协商、共同参与,呼唤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海洋文化。新型海洋文化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包容性,它摒弃强权政治、零和博弈陈旧思维,主张共商共建共享,倡导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共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共同维护海洋安全。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应对层出不穷的海洋安全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和人道主义行动,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中国以务实行动与各国共同守护海洋安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安全,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完善危机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合作,走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威胁和挑战。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增强海洋法治意识。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坚持把二者统筹起来,共同防范海洋冲突、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加强海上安全救助等方面合作。

  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共同享有海洋资源、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正是新型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促进参与国家共同发展海洋经济搭建了重要合作平台,为发展全球海运贸易提供了重要动力。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各国要加强互联互通、互利合作,促进相关政策协调,扩大利益交汇点,共同培育海洋经济贸易新的增长点。当前,海洋科学发展为各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广泛推广海洋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能够共享海洋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

  共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发展新型海洋文化,要树立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海洋政策与管理等多方面国际合作,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计划,在气候变化、海洋碳汇、国际渔业履约、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极地和深海探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海洋生态是一个整体,要通过务实的国际海洋合作,凝聚和激励共同保护的共识和行动,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