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攻坚克难再上台阶

来源:经济日报2023-03-04 09:50

  作者:祝 伟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再上新台阶;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预期目标;粮食产量达13731亿斤,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2.0%,物价稳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攻坚克难的坚实足印,交织出中国经济无惧风雨的强大韧性,汇聚成行稳致远的澎湃动能,正是中国经济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过去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我国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投资增长、支持外贸稳定、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尽管遭遇了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持续跃升中,更体现在各地从实际出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探索里。

  过去一年,经济日报记者奔赴各地调研发现,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内蒙古鄂尔多斯敢闯敢试,在资源型城市转型道路上稳中求进;辽宁沈阳当先锋打头阵,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广东东莞努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打造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安徽合肥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科技创新爆发出巨大生产力……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正在打开,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正在凝聚。

  回首来时路,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平稳运行,乘势而上,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新时代新阶段,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不是一时一地之举措,也不只是经济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六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面向未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有困难、有挑战、有风险、有考验。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等人力优势,只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继续闯关夺隘、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