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政府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政府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2023-05-17 10:18

  作者:杨知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要义,就是在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中贯彻和遵循法治的精神与原则,通过法律对政府行为予以规范和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必须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全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灵魂,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引领。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全方位引导理念。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这意味着政府的各项制度及其运行都要践行法治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在符合法治精神的条件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德性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就在于,它把依法行政、法治思维和规则之治的原理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融为一体,通过德法互助为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可以说,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是要推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善治”,寻求政府对社会治理的美好品性与良善运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于法治政府组织结构的各个部分。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质是围绕政府权力的依法行使进行一系列的组织结构设置和体制、机制安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于法治政府组织结构的各个部分,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法治政府所必需的组织机理、机构运营、人员组成等的价值准则。在组织结构方面,要实现政府机构及其职权的法定,同时还强调行政部门要依法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法治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机构及其职权法定、服务高效便民,既是行政组织法的内容,也是法治政府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的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通到政府职权设定、职能行使、机构编制、组织协调、行政决策与公共服务等事宜的构成之中,确保政府组织和活动的原则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落实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提高政府机制运转的法治化水平。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个案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具体实践。个案执法和行政管理既是社会公共价值实际发生作用的场所,又是法律实施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互融合的重要领域。行政执法和管理范围广泛、内容多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其要求对具体情形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行政人员改变生硬的执法方式,让价值要素成为弥合机械执法弊端的温润质料,避免行政管理的呆板操作。尤其是在涉及实质判断的场合,行政人员不仅应依法律的明确规则执法,还需要依法律原理、原则和法律条文蕴含的价值、理念执法。这也就是说,在行政管理或执法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做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还要更多做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将法律的刚性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柔性观念相结合,特别是在社会治理的重点领域或社会矛盾集中的领域,综合运用教育、调解和疏导等多元的行政管理方式,融法律和情理于一体,可以获得法律实施和社会治理的良好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个案执法和行政管理具体实践,就是实现良好的社会综合治理的有效办法和有益方式,也是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取向的可靠途径。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增强执法说理的论证过程。执法者在依据法律规则作出决定时,需要向相对人说明和解释相应法律规则的含义及适用理由。在行政人员个案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是将法律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结合起来运用到增强执法说理的过程。从具体实践来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需要使用恰当的方法,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在政府的行政执法和日常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对法律规定的解释还是对执法结果的合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可作为价值说理的依据与法律实施的逻辑推论结合在一起。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理能够为法律实施及其论证提供更多的理由,其对法律的执行结论或执法规范的形成能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而执法者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理,也回应了多元社会的价值需求,有助于用鲜活的案例引导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知文)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