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三个务必”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以“三个务必”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07-13 10:01

  作者:赵君(广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高校党委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引导干部队伍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信仰信念、树立优良作风、提高工作本领,努力成为“老实人”、“勤务员”、“实干家”。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守初心担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高校党委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政治三力”作为衡量干部政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判断力事关办学方向,是顾全大局看问题的能力,是加强高校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首要内容。一要善于把握政治大局。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涉及高校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始终立场坚定、方向不偏,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练就政治慧眼,从影响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廓清思想迷雾、识别现象本质、抵御风险挑战,用忠诚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

  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领悟力事关办学定位,是统揽全局谋大势的能力,是加强高校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石。一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确保各级干部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对标对表,明确职责定位,及时校准偏差,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要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党的二十大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落实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

  提高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事关办学目标实现,是围绕大局抓落实的能力,是加强高校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实践归宿。一要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各级干部自觉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把高校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二要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方式改革,大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力书写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答卷。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做勤廉为民的“勤务员”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要求干部队伍勤政廉政作表率。勤政廉政,是新时代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党委应引导广大干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以“三个为民”作为检验干部作风好坏的试金石,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转化为为官、做人、做事的实际成效。

  坚持权为民所用。为民用权是干部为政之道,事关干部为谁做官、怎么做官的立场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规范运用、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干部为官的基本要求。要引导各级干部保持谨慎态度,戒骄戒躁,把为师生办事、为师生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将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掌好权、用好权的自觉行动。二要监督权力规范运行。群众监督是建立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是防止权力“任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要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升高校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坚持情为民所系。一心为民是干部修身之本,事关干部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根本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道德准绳。一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情怀。要立志做大事而非当大官,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正确认识岗位和职责的关系,以服务师生、师生满意作为价值追求和工作目标,全面提升为民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各级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利为民所谋。为民谋利是干部成事之要,事关干部以什么态度做事、怎样做事的原则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底线。一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站在广大师生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二要筑牢拒腐防变堤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坚持严字当头,绷紧勤廉弦、守住纪法线、算清得失账,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闯禁区,妥善处理、正确把握各种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坚决同侵害师生利益的腐败行为作斗争。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担当有为的“实干家”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成功密码”。干事担事,是新时代高校干部的政治品格和从政本分。高校党委应在斗争中加强干部队伍本领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磨砺过硬的斗争本领,走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的赶考之路。

  坚定斗争意志。斗争意志,解决的是想不想斗争的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本领建设的前提。一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斗争体现了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必然的。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斗争日趋复杂。要坚决摒弃回避矛盾、惧怕斗争的“鸵鸟”心态和行为,时刻绷紧斗争这根弦,在斗争未到之时见事早、行动快,在斗争到来之时不畏惧、不退缩。二要坚定斗争必胜信念。理论上清醒,斗争时才能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应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通过理论武装淬炼斗争意志,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把准斗争方向。斗争方向,解决的是敢不敢斗争的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本领建设的基础。一要不断加强政治历练。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在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敢于同一切错误的思想认识、学术言论和政治观点进行坚决斗争,确保高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进。二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应有之义。高校要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立场,紧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着力破解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落实“五育”并举,推动“三全育人”。

  增强斗争本领。斗争本领,解决的是会不会斗争的问题,是加强高校干部本领建设的关键。一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正确认识斗争规律、善于运用斗争规律,是增强各级干部抓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斗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各级干部观大势、谋全局,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全局,在大势中把稳航向,在全局中锚定目标;要抓重点、重点抓,牵住立德树人“牛鼻子”,紧盯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敢抓敢管、善作善成;要防风险、守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提升见微知著能力,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二要讲求斗争策略方法。注重斗争策略、提高斗争艺术,是增强各级干部落实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夺取斗争最终胜利的重要法宝。要把握好时、度、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做到灵活机动;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方法问题上随机应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取得共赢。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