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书写中赞全天候友谊新篇章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书写中赞全天候友谊新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0 10:24

  作者:杜晓晖(中国驻赞比亚大使)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希奇莱马总统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两国元首共同擘画中赞关系发展新蓝图,将对双边关系产生持续、深远影响。

  中赞两国是传统友好的“全天候朋友”,中赞友谊牢不可破。赞比亚是南部非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中赞传统友谊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弥足珍贵。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双方都高度重视两国关系,都致力于深化友好合作,中赞“全天候朋友”成色始终不减,成为中非友好标杆。上世纪70年代,应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请求,中国排除万难毅然援建坦赞铁路。2022年,坦赞铁路纪念园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正式开园。希奇莱马总统在开园典礼上说:“以长眠于此的烈士为代表的伟大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我们修建了这条自由、友谊和发展之路。我们要继承遗志,铭记烈士伟绩,弘扬坦赞铁路精神。”今天,传承好中赞全天候友谊和坦赞铁路精神就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在两国元首共同关心和引领下,中国和赞比亚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密切协作,开展领域广泛、层次多样、务实创新的全方位合作。中赞务实合作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农业、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探索合作新模式,解决建设融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贸易投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在非洲第一个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已有逾百家中国企业入驻,投资额超25亿美元。2022年,中赞双边贸易额达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创历史新高。去年9月,中赞经贸投资论坛成功举行,300多家中赞企业线下与会,90家中国企业线上参会。今年3月,两国元首亲自关心、中企承建的下凯富峡水电站全面投产运行,这是中赞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也是近40年来赞比亚最大的基建项目。中赞将充分利用中国市场需求同赞农业、绿色能源等资源禀赋高度互补优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中赞全方位合作走深走实。

  当年中赞是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而共同奋斗的战友,今天中方将继续做赞比亚发展道路上的坚定伙伴。希奇莱马总统表示,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包括赞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内容,分享研读心得,并表示期盼与习近平主席当面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希望到福建宁德、广东深圳等地实地考察,开拓两国合作的美好未来。

  中赞关系站在新起点。中方将同赞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弘扬中赞全天候友谊,深化全方位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