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注重提升研究的体系化组织化水平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注重提升研究的体系化组织化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8 09:41

  作者:汪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范围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安全问题,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点。多学科交叉不断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多学科融合不断催生新的研究范式,这使得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化构建面临较大难度,也更为紧迫。面对丰富广泛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的安全问题,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科学的研究视角,聚焦国家安全学共性问题研究,加快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提出可以指导具体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一般性、普遍性知识,从而更好推进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化发展。

  从整体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核安全等具体领域国家安全问题都有其丰富内涵,且研究过程中会产生自成体系的相关知识。从这一角度看,这些领域是独立的。当把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放在一起审视时,它们又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发展国家安全学的基础理论,就要从事物的统一性出发,将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和研究,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领域的具体国家安全问题。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本身就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

  从联系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学研究不仅要有整体视角,还要从事物相互联系的视角来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相互影响、互相关联,这些联系不仅增加了整体国家安全的复杂性,而且这些联系还处于变化之中。系统科学认为,在复杂系统中一个微弱的、局部的扰动经过传导叠加、积聚升级,有可能影响整体的稳定状态。国家安全也是这样,一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扩散到其他国家安全领域,可能发展成多个领域国家安全问题共振放大的系统性风险。发展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要重点关注和研究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从交叉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当我们深入研究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相互重叠、交叉部分,其中就可能出现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国家安全问题。例如,新型网络病毒攻击核设施控制系统,是网络安全与核安全交叉的安全问题;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是经济、政治、科技等多领域交叉的安全问题。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国家安全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依靠分割、简化、还原的方法。发展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应注重从交叉的视角进行综合性研究。

  从发展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现在的国家安全形势是由过去的国家安全形势发展而来的,过去的国家安全历史发展出今天的国家安全现状。当今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也是在过去的世界格局中孕育的。推进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坚持发展的视角,研究整体国家安全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相互联系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交叉重叠的演化,从而深入把握其发展过程、驱动因素和演化规律。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安全学学科要突破传统学科壁垒,进入体系化发展的快车道,必须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组织化进程,提升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要重点研究当前最为迫切的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特别是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的学术研究和攻关。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对一些可能迟滞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阻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国家安全问题进行前瞻性谋划,积极布局研究力量,做好战略和战术上的研究储备。加强学科发展顶层设计,突出自身特色,兼顾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国家安全学科。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和研究平台建设,如实验室、研究基地、智库、资源平台等,有效支撑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