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假日经济激活经济发展韧性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以假日经济激活经济发展韧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10-03 07:10

  作者:梁双陆(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今年以来,我国稳增长、稳预期的精细化政策持续发力,各地更是保持战略定力施策,全力推进本地经济回归平稳发展轨道,全国经济在分化性波动中持续恢复向好。随着“十一”假日经济的激发,第四季度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更好地呈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特征。

  一、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恢复期,经济运行面对困难与挑战,经济运行的景气指标出现了结构性分化,反映出经济结构性特征和发展阶段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具体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我国经济正逐步走出经济周期谷底。外需减弱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运行进入到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疫情防控中的稳增长政策和复工复产政策措施,使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在正增长空间运行,面对外部冲击,宏观上保持着创新驱动战略定力下的精细化施策,我国经济在复杂性外部冲击和内生政策作用下反复筑底。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逐步走出经济周期谷底。

  二是经济结构性分化明显。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基建投资在各地努力下保持平稳,制造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从消费结构看,餐饮类消费快速恢复,商品类消费恢复缓慢;从出口看,传统出口产品增长缓慢,新兴出口产品快速增长;从区域结构看,工业大省的工业增长成为我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支撑,创新型城市的成果转化加快成为我国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反映出传统动能向新动能的潜移默化。

  三是经济增长效应还未完全恢复。稳增长措施使宏观经济指标总体向好,但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增长在就业、企业经营效益、城乡居民增收等方面的效应还没有很好显现,城乡居民和微观主体的感受仍然是不景气状态。

  四是外需在结构性分化中有所增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全球制造业出现回暖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加和RCEP的全面实施带来外需的边际改进,都形成了外需增强的重要支撑。

  五是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房地产价格回归到泡沫消解后的理性区间,侧重于消费端的房地产政策作用效果开始呈现,总体上处在消化存量和调整结构的阶段,而制造业、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的态势。总体上讲,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是回归正常化的经济复苏期周期特征。

  二、第四季度假日经济的发展可能性

  第四季度节假日比较密集,在扩大内需系列政策作用下,消费经济将成为拉动今年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力量。此次十一长假将呈现十一假日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

  首先是旅游业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十一期间是全国各地的最佳出游季节,各个景点延续了五一小长假游客爆满的局面,各地多年来持续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美丽县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措施,为各地的全域旅游创建了丰富旅游资源,成为吸引人们十一出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其次是餐饮住宿业将迎来发展高峰期。疫情期间未能出行的人群基本都在十一期间选择了出游,旅游业的高速增长,拉动了餐饮住宿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交通运输业、饮料、食品加工业、特色农产品等产业的消费加速,将支撑消费经济平稳回升,进而拉动生产端恢复向好。

  第三是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将获得较高增长。各地在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方面,都在推出各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展销会、音乐会、演唱会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文化产品创新将迎来市场价值实现的新空间。

  第四是线上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避免节假日出行交通拥堵而居家度假的人群将更多通过网络实现线上消费,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线上影视等线上消费将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第五是线下体验类消费增长会明显加快。华为mate系列的消费热度反映出日渐升级的消费倾向,新住房销售回暖反映出政策效果呈现,在大量消费支持政策快速出台的情况下,政策效应在第四季度会逐步显现,释放出较大的消费空间。假日经济所带来的市场信心恢复,将成为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拉动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市场活力源泉。

  三、全年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

  展望我国2023年全年经济运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确定风险,这些困难是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困难,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困难,克服和化解这些困难本身就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今年的经济恢复和正常化,已经不再是传统增长方式下的经济恢复,是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增长动力更具可持续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经济恢复。全年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是制造业整体上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使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以质量变革构筑的中国制造新优势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不断增强。

  二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的韧性和市场空间。我国已经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着力实施的强链补链延链和供应链安全,正在增强产业链韧性;规模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具韧性的国内市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实施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创造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经济发展驱动力正在经历着传统动能减弱、新兴动能增强的转换。经济驱动力正在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从服务业转向制造业,具有更好成长性和未来支撑力的高技术产业贡献不断提高,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步伐加快,地方竞争已经转换到科技型企业竞争、科技创新竞争,甚至是大科学装置的竞争,催生出的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各地经济新增长点。

  四是从虚拟经济“繁荣”回归到实体经济平稳。各地经济从依赖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回归到通过实体经济推进经济恢复,经济韧性基础更加牢固。

  五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在结构转型中逐步增强。在国家支持政策下,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虽然房地产领域的民营企业还处在亏损状态,但制造业领域的民营经济却稳健恢复,投资快速增长,带来更具活力的市场信心。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