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晓希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一个规划,五年一个台阶,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五年规划,成为一个个量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里程碑,忠实地记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践进程。
中国何以支撑起如此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决策民主化实践?中国的中长期规划为什么会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五年规划的制定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是根本保障。有学者表示,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规划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一切计划却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五年规划的编制实施,正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总能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制定出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和战略规划,全面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发展始终不偏离轨道。更重要的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绝不会出现政党纷争下内乱不止、相互倾轧、社会撕裂的情况,而是能够始终保证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干到底。
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谋划发展大计、书写中国未来美好蓝图,必须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五年规划编制坚持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比如,“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互联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超过101.8万条,从交通出行、民生保障、科教兴国、社会治理到党的建设,各行各业的网友建言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而具体,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规划编制好了,还要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中国的规划不会“束之高阁”,各级各类规划之间会衔接协调,步调一致地协同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中国的规划不是“空头支票”,项目、资金和各类要素都会跟着规划走,并实打实地落地生效;中国的规划更不是“官员规划”,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生动体现。可以说,一份由党中央把关定向、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将在人民群众热情参与、积极执行中收获最佳的政策效应。
事实证明,五年规划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科学解释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视角。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这一重要经验,让五年规划发挥出更大效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刘晓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