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晨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世界现代化的一般历史进程中推进的,就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就是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国自己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深圳,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一座国际知名的大都市,正是因为设立经济特区这一举措“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义乌,从马路市场发展成国际知名的小商品市场,正是源于当初的政策设计使义乌扬长避短,找准定位,释放活力。
实际改革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比较常见。一个问题是:上级没有文件,基层是否能探索?答案是肯定的。顶层设计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正是因为没有文件,更应该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有一个问题是:上级已有文件,基层是否能探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顶层设计出台的文件一般只是进行总体性、框架性的设计,不应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需要给基层的实践探索留下一定的自由合理空间,以便基层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创造性执行能力,更好地落实文件精神。因此,要使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也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并不容易,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这样才能心中有定力,眼前有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问需于民。新时代新征程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问计于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要把人民群众当主角,当改革的主体,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改革实践中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坚持改革成不成功,多大程度上成功,须由人民来评判。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群众来打分,看改革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
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只有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统一起来,上下交通、良性互动,才能创造出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生动活泼局面。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实践新论】视频|从地方探索看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如何协同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