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2024-06-24 10:20

  作者:金观平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并提出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提供了重要指引。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彰显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信心决心。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强化科研投资布局,争夺战略制高点。我国已成为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大来源国、自然科学领域论文年发文篇数最多的国家。这些指标印证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潜力,也表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有信心有能力作出重要贡献,也有气魄有襟怀以开放促创新。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科技大国的责任担当。从世界科创环境来看,全球合作的大趋势和“小院高墙”的逆潮流同时存在。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共同挑战,让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另一方面,一些取得先发优势的发达国家将科技创新竞争视为零和博弈,试图遏制打压中国等后发国家的科技创新以巩固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引领各国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将推动全球科技合作与经济合作深度融合,让创新成果造福全人类。

  也要看到,我国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仍受制于科技创新体系开放程度不高、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不畅、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短板和弱项,亟须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现实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针对当前美西方在前沿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保守趋势,我国可在相对优势领域发力破局,提升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高新科技的频次与范围。作为全球大国,我国也要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科技治理,积极把握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使全球规则朝着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发展。

  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瞄准科研人员的现实关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可加大离岸创新中心、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等新型跨境平台建设力度,动态调整与优化科技政策,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高端科技前沿走近中国,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

  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开放环境中筑牢安全底线。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正在为世界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保护、虚假信息传播、生物伦理、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风险。在坚持以开放促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新型技术应用监管,不断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并在全球新兴技术治理规则制定中争取主动权。

  展望未来,我国将持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